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

风急,卷起黯云如涌遮天蔽日,一道银雳锋利地刺穿天际,在黑山背后,曲折蔓延出有如蛛丝的光影,瞬间碎裂那一片黯晦阴云,又只是一个仓促,闷沉的雷声随之滚滚,渐近,轰然炸响在青瓦之上。

满庭青竹柯枝乱打,天地间转瞬一片苍茫。

暴雨如瀑,贯透了远庆五年的七月。

虽才午后,已如漆夜,室内案侧的青铜灯架,防风罩内模糊的光影,落在男子沉竣的面容。

他闭目仰靠榻椅,似乎在风急雨狂里安睡。

淡青色的氅袖低垂,被隔窗而来的剧风折了一角,露出垂在扶手上清瘦的手腕。

而另一只微举的手,食指尚且随着雨声喧嚣的节奏,轻敲眉心。

原来并没有睡意,只是闭目沉思。

这一日,是虞沨刚刚得知两县水患“悄然”发生。

事情从月初之时,第一场暴雨突袭,得知孟高身陷死狱之后,似乎已经朝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当初让孟高前往郫南为主薄,的确是意在乔寄众。

孟高自负极盛,本身才能如何尚不可考,但一番直斥官场污晦,吏员朝臣大多随波逐流的言论,却是切中了关健之处,可虞沨之所以荐他入仕,考察磨砺是一方面,尤其将人安排在当年受灾极重的郫南,更重要的一点,还是为了争取孟高的业师乔寄众。

前世并州水患,随着疠疫暴发才被捅到天子案前,实际发生于何时虞沨并不知详细,但其中一定有人隐瞒灾情。

若依前事,当灾情抵京,五县县令便会因隐瞒灾情获罪。

依虞沨以为,五县县令并无隐瞒不报的动机,这事如同锦中藏锥,穿透不过时间问题,瞒,是瞒不住的,而一旦灾情公布,造成数万人无辜丧命,五县长吏定是首当其冲,他们又岂不明白在劫难逃?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工部水利官员晦莫如深,才让心怀叵测之人隐瞒并州灾情?

这一场灾难的获利者,哪里可能仅仅只是并州城的药商?

让孟高往郫南,不出所料的话,他会被牵涉进这场事端,刚直易折的秉性,不谙官道的天真,会让他尝到“出师未捷”的挫折。

而只有察明引发水患的真相,才能还无辜吏员清白。

乔寄众重义,极为护短,得知孟高身陷污狱,绝不会袖手旁观,虞沨是寄希望于他擅长的水利知识,察明引发水患的真正原因,根除隐忧,才能还五县百姓的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将那些枉顾苍生的朝中驻虫“捕捉”于光天化日,惩以国法。

孟高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人命案,据察,罪名竟然是奸杀民女……

此事必然是污篾陷害,孟高这个区区九品主薄,在短短两月之间,难道就得罪了什么权贵,遭至死祸?可当地的天察卫竟然不能摸透其中隐情,不过他被押州府时,郫南水患未发,因与瞒灾之事无关。

撇开这点,虞沨获悉,并州知州施德与金相书信来往频密,尤其是六月中旬之后,甚至遣来亲信慕僚与金相密商,无奈金相行事谨慎,相府里的眼线并不能探知实情。

当年金相一党据理力争,声称商贾也为大隆百姓,不可为灾民,置药商利益不顾,显然,这场天灾人祸,与金相不无关系,数万百姓丧生,应当是这个奸相一手遮天,牟取重利的造成的惨祸。

一念及此,虞沨轻敲眉心的指尖略悬。

他拿不准当地勋贵牵涉多少,可借此一事,假若能寻得金相罪证,便能予他重击。

无论是虞沨有心结交,还是天子假意垂青,都是为了让金相继续“狂妄自大”,尚不察觉勋贵们已经有分崩离心之势,同时,也是为了掩人耳目——金相狡诈,虞沨不望能深获此人“信任”,骗他将实情全盘托出,但华北诸多勋贵,不乏与楚王府有旧情牵连者,或者能被一系列假象“蒙蔽”,松懈防心,误以为虞沨会助金相“脱困”,于此,便有抽丝剥茧,使真相水落实出的机会,原本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孟高遇祸,兼着得知水患原来这时已经发生,并且果然有人隐灾不报之后,虞沨的决意,这时徒生动摇。

等到八月,说不定孟高已经死于冤狱。

这人毕竟是因他才陷险境,即使有时为了大局,牺牲无辜虽是势不可免,但不到万不得已,虞沨还是做不到袖手旁观。

可若这时插手,救孟高脱险,极有可能打草惊蛇。

虞沨认为,孟高应是发现了什么蹊跷,以他的刚直不阿,定然与人发生冲突,软硬不吃,才引祸上身。

到底是有常山伯的颜面,兼着郑乃宁遇刺案才引来这么大场风波,孟高才没被直接杀人灭口。

偏偏孟高的事还没查出线索,虞沨难下决断之际,竟又得知了两县水患。

这与前世的情形颇有些不同,遭灾的仅是郫南、汤县两地,虽田园冲毁,百姓连留失所,伤亡却是不多,但与前世相同的是,有人隐报灾情,若两地县令无辜,瞒灾之人……

虞沨食指轻动,又轻轻敲击眉心。

大隆臣子上书之奏章简单来说,分为奏事与策论两类,地方官员上陈灾情、祸乱一类奏事与弹劾一类又有不同,地方长官如知州、知府方才有弹劾朝官、同僚的资格,这一类奏章火折密封,由通政司直达圣案,唯天子外旁人无权看阅,还有一类,为圣上亲信臣僚,无关品级,都有上密折的权力。

不过郫南、汤县禀奏灾情之章文自不属“密折”一类。

据律,两县县令当灾情发生,应立即上书奏事,同时遣属下官将灾情通报上级州府。

而地方奏事章抵达京都,先由通政司官员阅后,送往中书省政事堂,若非重要政务,属两相职权之内常务,左右二相参阅后可商议处置,再将奏章呈抵圣案,但凡有禀奏灾情之奏章,两相应即时上呈天子,为“危重首要”一类。

眼下天子并未获奏,无非出于两种缘由。

要么是两县县令瞒报灾情,要么是丞相或者通政司隐匿奏章。

两县县令倘若并无枉法瞒报之行,那隐瞒灾情者便是并州知州与两相、通政司。

知州施德是金相党羽,唯金相之命是丛。

可是金、秦二相势同水火,在通政司各有亲信属官,对地方奏事章的监管极尽用心,再者根据程序,各地奏事章送抵通政司,得由两名知事共同分类上呈,录以来处数量备察,也起着彼此监督之用,而负责掌发上下文移的两名知事,分别是金、秦二相亲信,假若中书省要隐瞒奏章,只有一个可能,便是两相携手私昧。

虞沨以为,郫南、汤县县令并无隐瞒灾情的胆量与动机,两人出身寒门,既非勋贵又非世家,更不曾结交权贵,身后无靠,也不能从此事件得任何利益,何故为这必死无疑之事?

那么,难道是金、秦二相联手?

wωω •тTk án •¢ ○

这更让人匪夷所思。

指尖终是摁紧了眉心,虞沨缓缓睁眼。

眼角纤长,眸中幽遂。

让他难以定夺的关健,还并非这些难解的疑惑。

疟疾八月才暴发,可是眼下,水患已然发生,最关健之处在于——仅仅是两县遭灾,损失并非惨重,可以推断地是,当年有人隐瞒灾情,而接下来的连番暴雨,再引水患,祸及五县,最终致使疟疾暴发,数万人死于病痛!

他原本没想到水患分为先后,轻而后重。

假若这时将两县遭灾一事禀明圣上,掌握先机,查出引发水灾的原因,防范于未然,故然能避免灾难发生,但是,当年真相再也难以察明,避免了五县毁于水灾,疟疾之祸也不会再发生,金相更不能串通勋贵,借着灾情牟利,就算“瞒灾”一事直指金榕中,他也不难推出个顶罪背祸之人。

难以给金相予重创,这些时日来的一番安排筹谋,就成了白废心机。

可若是置之不顾,任由事情按照原先的轨迹……

这关系到数万无辜百姓的生死!万一有个差池,挽救不得……

若是这场水灾像他原本以为,起初就是来势汹汹,无法避免,当然只能依照计划,待疟疾初发之时再介入,可上天分明有了预警,而且他作为得知险情者,只为打击金相,便将百姓安危置之不顾,袖手旁观……

又与金榕中何异?

虞沨渐渐收紧指掌,握拳于案。

烛火微晃间,窗外雨势依然如晦。

雷声隐隐,突然炸响青瓦之上。

虞沨起身,眉心蹙紧。

就算所有的计划会因此生乱,就算只能暂时放任金榕中狂妄于朝……

他已经有了决断!

当禀明圣上,严防并州水患,务必在更大的天灾来临之前,察明何故百年未遭水患之地,会因这场暴雨遭灾,至于得知灾情的借口——现成就有一个,为了分化华北等地勋贵与金相之势,他早安排了天察卫暗中收集情报,不想便知道了两县水患一事。

并州与锦阳隔着燕南直隶诸州,但快马驿传只需两日,水患发生已有五日,朝廷尚未得到奏报,反而是天察卫的密报先抵!

足以让圣上引以为重了。

“备车,我要立即入宫!”虞沨沉沉一声嘱咐,让书房外正靠着门廊,咪眼数着闪电划空次数的灰渡愕然。

“世子,眼下雷雨交加……”

眼见着虞沨已经沿着转廊往外,灰渡深吸了口气,提起油衣披肩,冲入苍茫之中。

但楚王世子的车驾才刚刚出了祟正坊……

“转回去,先去卫国公府。”

虞沨之令,再度让灰渡满腹孤疑。

第六百八十五章 隐瞒后着,暂且袖手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涂第五十二章 情窦初开,惊变顿生第六章 抽丝剥茧,计量初成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六百零八章 西梁回讯,禁苑佳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五百二十九章 两国贵女,礼教之争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恶人,祸之根源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三百五十四章 隐伏杀意,真相将明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七百三十九章 拨乱反正,太后施令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时愤怒,便埋祸根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桩姻缘,几环圈套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险失清白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七百二十五章 诸多拆台,接连拂袖第四百八十章 陈年旧案,狭路相逢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风波暗酿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义难全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五百五十八章 时日无多,大变在即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一百六十章 虽未携手,早已并肩第两百六十二章 他乡遇故,才知音讯第两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惊无险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觉之间,环环陷井第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只待风起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二十六章 赐名之喜,责罚之恨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一百二十二章 据实相告,哭笑不得第四百零五章 百变皇子,何为真心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灭口,天降救兵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险第五百七十八章 当众揭露,剑指皇后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机立威,杖责刁奴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争执爆发第五百七十四章 劝逼指证,虞栋获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难雪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凶案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争执爆发第五百九十五章 庆王拜访,阴谋逼近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愿此生,缘断不续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蝎毒计,宋氏决断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虑,两全之计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决不负誓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动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