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

天子强忍愤怒与焦灼“彬彬有礼”告辞之后,虞沨也没再逗留慈安宫多费言辞,今日目的已经达到,太皇太后既然出面支持赴藩,天子势必会“警慎考虑”,于是他也紧随请辞,把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长公主与太皇太后这对姑嫂闲话家常。

太皇太后果然又抱怨了一番皇后的荒唐,然后说起旖景,又是连连叹息,生怕大长公主忧心,这才及时打住,说了一番吉人自有天相的宽慰,相信没有噩耗就是喜讯,旖景必然能平安归来。

太皇太后这番话其实也就是为了让大长公主宽心而已,她这时也相信旖景果然是被余孽所掳,就算当日得幸脱身,极有可能在追踪之下失足坠崖,说不定是被江水冲走,这么久没有音讯,应当是没有饶幸生还的可能。

她不愿看着虞沨与旁的权贵联姻,当知虞沨并没放弃对旖景的搜救,太皇太后甚感欣慰。

与今上不同,太皇太后深知虞沨之能,绝对不能小看,当初先帝早有铲除金榕中的打算,可苦无良策,甚至改变想法,想先冲秦怀愚下手,虞沨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行官制改革复兴科举,阻力是在金榕中,并非秦怀愚,而就当时的情势,秦怀愚相比金榕中而言较为势弱,行事也没有那般张狂,不至于危害民生,但不除金榕中,勋贵受其蛊惑包庇,只怕会越发嚣张,大行殃民之事。

先帝自认,若无虞沨定策,使金榕中尽失勋贵之心,实难连根拔起。

太皇太后信任苏家,苏、楚两府联姻她一贯支持,所以她实在不愿旖景遭遇不测,但结果倘若不如人意……将来楚王世子妃也必须出自卫国公府,或者是严家。

正是因为有这层打算,太皇太后甚至舍不得送严家嫡女入宫为妃,只用一个庶女来维持与天子的姻亲关系。

但这时旖景生死未卜,太皇太后自然不会提说此事,唠了一阵闲话之后,只对另一件事抱歉:“也不知是谁在圣上跟前进了谗言,竟让黄陶去了京卫指挥司,还任了个从三品同知,他一个被家族不容者,毫无孝义,怎堪重用?”

太皇太后其实并不知道黄陶与卫国公府之间有死仇,只是度量着大长公主不喜黄氏,又兼着黄陶早被除族,于是猜测卫国公府势必疏远黄陶,今上登基,将建宁候调了个闲职,也就是在朝会上站班,大不受重,原本的同知是苏轶的亲信,也被圣上调离京卫,安插上他自己的亲信,意图很明显,这是要渐渐削弱苏轶的权势,将他架空,最后让黄陶接掌京卫,太皇太后表示相当不满,可也不想在这时与天子正面冲突,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愿帝位易主。

她是担心大长公主不满,但同时,也有试探之意。

大长公主不以为意:“京卫官员职责重大,本就该是圣上信重之臣,圣上若信得过黄陶,就算让他执掌京卫也是应当。”

太皇太后反倒不满了:“就凭黄陶,他何德何能?圣上到底年轻,难免心浮气躁,先帝病时就多有嘱咐,哀家会提醒着圣上亲近贤臣。”这就是婉转地告诉大长公主,有她在一日,京卫指挥使不会换人。

大长公主没有接嘴,只有一丝疑惑飞速掠过,却也不及细想。

她是真不担心天子重用黄陶,京卫自从太宗帝时,就是苏家执掌,禁军对卫国公府的尊崇与信服决非黄陶能够捍动,苏家做为天子信臣,数十年来从无违背臣子之忠,圣上就算要将长子调任,也不足为虑,莫说黄陶没有能力服众,就算他有,苏家又不想起兵谋反,非得把禁军握在手里毫无必要。

卫国公府之势,决非仅掌禁军,就算今上心生忌防想要打压苏家,只是放手权势倒也无礙,可倘若圣上受人蛊惑,想要铲除苏家,好教诸如秦家之流从中得利接手勋贵大势,谁还真会洗干净了脖子等人来砍?

且看天子有没有这么锋利的刀,能将卫国公府逼到绝境。

不过这日,大长公主还是婉拒了太皇太后留膳的盛情:“我穿着这身行头,闷出一身热汗来,只想早些卸下,改日再来叨扰五嫂。”

太皇太后本来是想问上几句六、七两位娘子的婚事,这回也只好作罢。

大长公主回了国公府,却听说虞沨已经候了一阵,在苏荇的招待下刚刚用完午膳,连忙将人请去远瑛堂,并令稍候摆膳。

“是想请教祖母,怎么处理今日之事。”虞沨也不讳言。

大长公主明白他说的是黄氏,颇有些不耐:“自打圣上登基,她就开始作怪,眼下黄陶得了重用,越发张狂起来,我是想趁着这机会,干脆让她禁足。”

虞沨虽不将黄氏看作是岳母,但到底还是晚辈,本也不好议论黄氏的言行,他略微沉吟了一下,又再说道:“祖母,倘若此事只是皇后姐妹俩的主意,倒不足为虑,但今日皇后当众牵涉圣上,圣上并未否定。”

虞沨以为秦后此人实在莫名其妙,一直就把旖景姐妹视为眼中钉与攀比对象,总想着以势压人,虞沨也听说过皇后还是四皇子妃时,得了机会就想刁难羞辱旖景,为了达成目的,早就与黄氏勾搭为奸,眼下成了皇后,为黄氏撑腰的事也是她闲得无趣就能拿来消遣的由头,至于秦子若,虞沨也认为有其姐必有其妹,总之都是脑子不同寻常的“奇人”,她们俩行事也许不需要别的理由,就为了图个畅快。

但天子可不是莫名插手臣子后宅之人,更不可能为了皇后出气就逼迫大长公主,这事分明是天子默许,甚至是他的企划,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大长公主被虞沨一提醒,也咂摸出几分诡异之处,神色就慎重起来:“莫不是圣上想借黄氏执掌中馈,恶意害我一家性命不成?”

“祖母有所防备就好。”虞沨也是点到即止。

“黄氏现在可没这本事。”大长公主冷笑一声:“沨儿的意思,是让我莫要打草惊蛇,容得黄氏与皇后来往,且看她要如何?”

虞沨明白大长公主也察觉到天子对国公府的恶意,可有一些话这时说来还是太早,所以只是说道:“祖母,防范只在一时,若是毒瘤已生,剜除才能根本解患。”

大长公主微微蹙眉,半响,才是一笑:“我听明白了,黄氏这回既受太后训斥,怎么也得反思一阵儿,过了这一段儿,再让她入宫谢罪去吧。”

仅凭黄氏眼前的行为,还远远不到休妻的程度,她的靠山黄陶虽不足惧,但黄陶身后的圣上不得不让大长公主警慎,这时国公府就算要休妻,天家也不会允准,再者,三郎与六娘是黄氏亲生,这也是大长公主一直的顾虑,就让她折腾去吧,等大家都看出这是颗毒瘤,下刀子的时候也就干脆利落了。

大长公主问道:“我今日在旁看着,圣上还有不甘,只怕不会轻易放你们父子赴藩。”

虞沨笑道:“当然如是,圣上一心以为我这回恳请赴藩是有接管权势之图,他当然不会给将来楚王府可能拥兵自重的机会,所以,我才一再强调是为了旖景之故,原是出于真心,圣上却不信任,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能避免楚王府脱离朝廷掌控,避免父王移交旧部予我,渐渐树立我之威信,圣上便能安心。”

“沨儿是胸有成竹,仿佛料准圣上不会违逆太皇太后之意。”大长公主颇有疑惑,先帝在位时,太皇太后也极少过问政事,何故这回突然插手赴藩一事,并且天子还似乎不敢反驳?

“圣上至孝,应会慎重考虑太皇太后的提点。”

这句显然就是敷衍了,大长公主也没有多问。

虞沨回府不久,顾于问便登门拜访,虞沨依然让人将他请入前院书房,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但这一回,灰渡亲自守在书房外,摒退杂余。

“在下是奉圣谕。”告礼之后,顾于问这回自觉坐在主座上,与世子隔案并肩:“在下先要恭喜世子,圣上已经允准赴藩一事,让在下登门,实为先行意会世子,圣上有意封令尊为显亲王,着世子袭楚王爵位,即可赴藩。”

一府加封两爵,天子对楚王父子可谓天恩浩荡,不过就此一来,楚王就会被牢牢拴在京都,赴藩的唯有虞沨一人,将来虞沨就算要拥兵自重,朝廷也有其父与祖母为质,倘若虞沨置之不顾,便是名符其实的不忠不孝,楚王府的旧部亲信们可不会追崇这么一个声名狼藉之辈,天下万民与文武百官也会对其笔诛口伐,虞沨哪有起事之名?就算强来,也会尽失人心一败涂地。

关键是天子以为将楚王父子分隔两地,楚王根本没有机会将权柄移交,虞沨在楚州势单力薄,最多也就只能收服楚州将士,没有办法将手伸去别郡,只要不给他立威的机会,不足为惧。

不过顾于问可不认为面前这位不及弱冠之时,就能运筹帷幄未雨筹谋,固步溟山书院便即盘算铲除金党、复兴科举的世子,直到此时,还没有在自家旧部亲党中树威,只怕那些王府亲信,早已经对世子心服口服了。

虞沨举盏,朝向顾于问:“多亏顾兄相助,沨,谨记大恩。”

恩封楚王,而让虞沨孤身赴藩之计当然是出自顾于问之口,天子才会采纳。

顾于问连忙起身:“当初若非世子提点筹划,在下因急躁犯过被逐出书院,难有安身之处,更无眼下成就,不过是份内之事,当不得世子如此重谢。”

原来,顾于问当年被逐,又被魏望庸当众批为“品性不佳”,受士人嘲谑,名声尽毁,自觉入仕无望,懊悔不已又灰心丧气,虞沨见他悔悟,品性也并非无可救药,不过是因为家中贫寒以至出人头地之念太过迫切,才急功近利而已,便有心襄助一把,将顾于问收为己用,助他有意交近四皇子,并出谋划策,终让顾于问成为四皇子心腹,原本是虞沨未雨筹谋之举,也算提供给顾于问一条出路,却不曾想四皇子后来竟将顾于问安插去了韦记府上,阴差阳错成了眼下这个局面。

自然,顾于问那个“前妻”,不过是虞沨故布迷瘅,实际上被顾家二老收留的孤女早已暗暗远嫁,眼下被扣在天子潜邸那位其实与顾于问并无关联,而是虞沨的亲信,那封婚书,自然也是伪造。

虞沨知道今上多疑,不会轻信于人,这才故意安排了这个把柄,果然发挥了效用。

倘若不是庆王登基,顾于问便大可当他的状元郎,不必再掩饰,“前妻”身怀武艺不怕没有脱身的机会,庆王就算知道顾于问是他人耳目,也不干紧要。

虞沨起初走下这一步棋时,是他一惯警慎使然,当真没料到会有大用。

只好再耽搁“前妻”一些时日,倘若天子不苦苦相逼,虞沨再想办法让其死遁,回楚州得配良人,但倘若天子下定决心要根除苏、楚两府……“前妻”也没必要脱身了,左右不过三两年的事。

“有劳顾兄回禀御前,父王与我不敢违逆君恩,唯有从命。”虞沨起身扶起顾于问,眉梢微挑。

这话说得似乎有些不甘不愿,天子势必会以为果然打了楚王父子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世子,圣上虽采信在下之言,却又嘱咐了内宦传诏秦氏七娘,世子当有所准备才好。”顾于问又再说道。

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两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愤,殿下发狠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七百六十章 中秋月圆,血祸又至第一百一十二章 灵山之约,依时发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五十五章 将军护女,痛责莽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三百二十二章 时日太慢,婚期太远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决不负誓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剑指白衣第六百四十二章 黄恪归国,史载之宴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绝别,九月之喜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宫,便过十载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六百三十八章 获胜关键,让人胆寒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两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计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六章 抽丝剥茧,计量初成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四百一十章 劝言留生,何为夙愿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七百二十二章 陈妃得宠,秦家获恩第两百九十四章 尚未实施,便有变故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贪欲显明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齐心协力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六百五十章 再潜西梁,关键一步第五百八十四章 无情天家,谁主输赢第五百五十四章 归人在途,又遇故旧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长,岁月静好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二十一章 一见牵心,盘算姻缘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个忠婢,一段前尘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黄氏受讽第一百八十一章 并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娘悔悟,商议家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三百九十六章 “风流韵事”,江氏出丑第四百七十章 终是难免,成人笑谈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五十二章 情窦初开,惊变顿生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惊,却成交心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计”,入宫“和离”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谢三,哭笑不得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两百一十一章 多方携手,关健一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钱江伯府,紧接“出局”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五百六十六章 无情内斗,棋子已动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宽容”,大度求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两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头,古怪青年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四章 梦时梦醒,愧疚如山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审案,世子旁观第七百零二章 两对父子,一桩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