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老人病重住院,家属到银行取钱遭拒,将人抬进银行后竟猝死
阅读文章前,诚邀您点一下“关注”按钮,以便持续为您推送相关优质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2013年9月,广东一家银行里,70岁的邓锦芳躺在双轮板车上出气多进气少。而他的儿子此时却拦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面前不许任何人靠近。
没一会儿,邓锦芳断了气,他的儿子青筋暴起,攥住银行工作人员的衣领子歇斯底里的大喊:“你们害死我爹,我要你们陪葬!”
在这银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竟搭进去一条人命?
救命钱,银行:取不了
其实,这场闹剧的源头,是邓锦芳的一张存了3万块钱的存折。
几年前,邓锦芳在村里遛弯,刚走过一个路口,突然毫无征兆的倒地,口嘴歪斜,失去知觉。
在场的人都被他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赶紧把他送到村里的卫生室,热心的村民还跑到他几个子女家报了信。
子女们得到消息,全部赶到卫生室,这时,医生表示邓锦芳是突发脑梗中风,自己这诊所治不了。
兄妹几人一听,当即决定把父亲送到大医院接受治疗。但是,转到大医院之后,他们眼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邓锦芳的年纪大,手术风险比一般人都高,而且,手术费也高的惊人。
自从父亲进了医院之后,几乎每天都是几千几千的花,有时候甚至要上万,而兄妹几人一天的工资加起来也才五六百块钱。
一段时间下来,15万就这么花了出去。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十五万已经是一笔巨款,是几个子女省吃俭用好几年才攒下来的血汗钱,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全部给了医院。
为了让父亲继续治疗,他们借遍了所有亲戚邻居,但大家手头都不宽裕,实在是有心无力,拉着面子借了一圈,也才借到几千块钱。
邓锦芳见子女几个为了自己的病每天愁眉苦脸的,心里也很是着急难受,觉得自己拖累了子女。
见几个孩子到处低头求人借钱,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几年前办了张存折,里面有三万块钱。
他直接抬起能动的一侧胳膊,对着儿子不断地比划。不过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说清楚话了,看着儿子迷茫的表情,他涨红了脸也没能表达清楚,只能干着急。
最后,还是小女儿在收拾家的时候,翻出了这张存折,看到月入显示的3万块钱,兄妹几人重燃希望。
商量了一番之后,他们决定让邓汉林出面去银行把钱取出来,不过,想把这钱取出来,可真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天,邓汉林把自己和父亲的身份证、户口本还有存折小心翼翼的用塑料袋一层一层的包着贴身放进口袋,并前往银行。
他自认为准备的很充足,当天就能一次性办好所有事情,把钱取出来,但是到了银行却遇上了无数阻碍。
银行工作人员在查看了存折之后表示,这是一本无密码存折,必须要本人亲自到场才能取钱。
而且,工作人员还发现,存折的开户人与邓汉林父亲的信息对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邓锦芳之前换过一次身份证,用于办存折的老身份证上的名字是“邓锦方”,而现在的新身份证则是“邓锦芳”。
一字之差,让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拒绝为邓汉林取钱。
对此,邓汉林表示理解,并询问了解决当前这一问题的办法。据邓汉林后来描述,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只跟他说了需要到村委会开证明,开好证明就能办。
得到解答之后,邓汉林立即动身回村开证明,村干部知道邓锦芳的情况,所以利利索索就给他开好了证明。
带着村里开的证明回到银行后,没想到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不给他办理业务,原因是他没有公安局开的证明。
邓汉林怒火中烧,当场跟工作人员争论起来,但是不管他怎么说,对方只有一句话,没有公安局的证明,业务办不了。
无奈之下,邓汉林只能又跑了一趟公安局去办证明,来回跑了几趟之后,终于办好了所有需要的证明。
工作人员这才开始给他办理业务,没一会儿,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办理成功。
正当邓汉林把包拿出来准备装钱的时候,没想到对方直接把存折给他推了出来。
这一操作直接把他整蒙了,他站起身贴近业务窗口,大声询问工作人员,既然办好了,为什么不给他取钱。
工作人员表示,刚才的那些证明已经把存折上的名字改过来了,但是要取钱的话,还是需要邓锦芳本人到场。
病重,银行:必须本人到场
一听这话,邓汉林直接拍着柜台桌子大吼道:“我爸要是能来,我用得着跑这么多趟?!这钱可是救命钱,你们就不能通融通融吗,我又不是拿了别人家的钱!”
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在他们面前摆着的是银行的规章制度,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他们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看到邓汉林这么着急,工作人员只能给他说:“如果不行,你可以先贷款治病。”
一听这话,邓汉林彻底绷不住了,他指着工作人员的鼻子开骂。骂了几句之后,银行的经理和保安把他围了起来。
为了息事宁人,银行经理决定和邓汉林好好协商,结果第一句话就让邓汉林想要撸袖子打人。
据邓汉林后来回忆,当时银行经理提出让他把父亲推到银行让他们拍个照。
见银行实在是说不通,暴怒的邓汉林回到家,跟兄妹几个商量了一下,既然银行非要人,那就把父亲拉过去,看他们到时候还有什么理由。
说干就干,他们直接拉出家里的两轮板车,在车的两边用纸壳挡住,把父亲抬到板车上,拉着父亲就来到银行。
银行经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阵仗,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安排保安拦着邓家人,不让他们进门。
不过,邓家人来的多,银行根本拦不住,只能任由他们把邓锦芳拉进银行大厅,几个子女吵嚷着让银行经理赶紧走流程取钱。
邓汉林表示,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很磨叽,一直在拖延时间,就是不肯利索的拿钱。直到发现父亲状态不对,才急匆匆的把钱拿出来。
但此时,父亲在刚才的吵嚷声中已经悄然离世,这钱就算取出来,也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邓汉林和几个兄弟姐妹当场大闹银行,在银行烧纸,闹得银行根本没法营业。
没办法,银行只能报了警,警察到场后,邓汉林几人摆明态度,和解可以,有三个条件。
一是,银行必须赔偿40万。二是父亲的丧事也得由银行负责。而第三个条件,显然就有些离谱,他们提出让银行经理给父亲陪葬。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件事儿,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都被停职调查,银行与邓汉林等人协商后,最后以13万的赔偿达成和解。
这场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是事实真相真的如邓汉林所说的那样吗?
为了探明真相,记者提出想要看一下监控,结果事情大反转。
反转,监控下的真相
监控显示,事发当天早晨,邓汉林第一次来到银行,通过监控,可以听到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说的很清楚,需要村委会和公安局的盖章证明。
这跟邓汉林的表述很不一样,工作人员并没有出现表述不清的情况,他之所以跑了两趟,大概率是因为他太心急,没有听清楚。
除了这一点之外,记者还发现,通过监控,他并没有听到邓汉林跟工作人员说明父亲患重症卧床,无法动弹的情况。
所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本人到场,也的确是符合规定的。
而最大的反转出现在邓家人将老人抬到银行这一期间。
在这一家人到场后,银行用了不到6分钟就把钱取出交给了他们,但是他们却称银行浪费了自家的时间,要求其多赔偿自己1万元的误工费。
银行拒绝后,他们直接将邓锦芳一人放在银行大厅,几人跑到银行门口堵门,不让人进出。
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发现邓锦芳的情况不对,赶紧拨打120急救,但是当救护车赶到银行时,邓家人还是拦着医生不让进。
这一点当时急救车上的医生也能证明,他们几人堵着门,不让医生靠近父亲,而后更是故意拦车,拒不配合,最终导致邓锦芳的离世。
小小的监控摄像头,记录的是残酷的现实和人们的无奈。这场闹剧展现的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冰冷,也展现了没钱的无奈,金钱于现实,有时候的确是一味良药。
只是,人命究竟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很难有人回答。不过在这个故事里,邓锦芳“值”13万。
三万引起一场闹剧,13万买下一条人命,若当时邓锦芳老人有意识,大概也是挣扎无奈又心寒。
不过也不能说他的子女不孝顺,毕竟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的确为了给老人治病劳心劳力,也花了不少钱。
但是,后来的他们,为了那三万块钱枉顾父亲身体大闹银行,其中的是是非非,目睹缘由大概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了。
当16万拿到手,不知道他们心里在为自己那可怜的老父亲感到难受,还是为大闹一场得了赔偿而感到开心。
银行的“金规铁律”需要人情味
当然,这事儿的关注点不仅在子女孝道上,银行的“金规铁律”也值得我们关注。
此事一出,银行成了众矢之的,人们纷纷指责银行做事不地道,太死板,还有好多人分享了自己在银行碰到过的各种“规章制度”。
其实,制度本身并不是为了为难和折腾人儿设立的,相反,它是我们财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是,这些制度的施行的确少了些人情味。
在规则和道义面前,在坚守和通融两个选择中,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很难平衡。
坚守规则的会被指责死板,通融人情的自己要挨罚,这时他们也很难选择。
这个世界是复杂多维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立场和坚守。
而这种规则和人情的矛盾随处可见,大多时候是人情给规则让步,但也正因如此,当规则让步时,人们感受到的温情是成倍的。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一起到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