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人寿撤台原因曝光!寿险业者揭开市场削价乱象 「还会有下一家外商要出走」
▲在台耕耘30年的保德信人寿,规划在年底出售台湾子公司。(图/记者汤兴汉摄)
尽管台湾寿险渗透度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仍有多家外商寿险公司退出台湾市场,就连在台耕耘30年的保德信人寿,也规划在今年底出售台湾子公司。面对外商公司陆续撤台,引起市场关注金控公司可能是潜在买家,不过寿险业者却认为,应回头检视市场经营条件,否则环境险峻,还会有下一家外商公司要出走。
金管会近年调整寿险市场体质,让保险商品回归保险保障,同时协助保险业接轨即将上路的国际会计准则17号(IFRS 17)。保障型商品市场准备起飞,理应上将是强推保障商品的最好时机,岂料,主打保障商品的保德信人寿却宣布撤台喊卡,让不少业者感慨,「台湾市场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寿险发展前景堪虑?」
保德信人寿为绩优外商寿险,却在此时出售台湾子公司,引发外界好奇真实原因。寿险公司一名高阶主管向《ETtoday新闻云》记者分析,台湾即将接轨IFRS 17,当IFRS 17一进来,这些待在台湾的美商一定要逃,否则会挂,「原因是只有欧洲和亚洲采用IFRS 17,美国根本不用。」
再者,IFRS 17系统上需求很多。寿险主管透露,IFRS 17系统本身不是寿险系统,而是创立另一套系统后,把寿险系统的资料全数放入IFRS 17系统里运作计算,这套系统昂贵,而且根本没有多少人懂,「外商公司必须仰赖母公司的资源,但对母公司而言,这是另外一份财务报告;问题就来了,母公司在美国的保德信人寿,在台湾要怎么做IFRS 17系统?」
▲台湾保德信人寿为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所属的子公司。(图/记者汤兴汉摄)
另一方面,外商公司从国外移植保单与经营体制,都必须通过台湾法规的关卡。寿险主管表示,市场竞争的障碍,其中像是外商投资的规范较严、受限较多,导致母公司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转为保守,也较难与台湾本土寿险公司竞争,尤其本土寿险公司通常背后有大型金控撑腰,共享集团资源。
例如保单计价,台湾有些寿险公司声称内部报酬率可达5%、甚至上攀7%,但外商公司受限于母公司的政策,不太能作出超乎预期的报酬率,因此相比之下,本土寿险公司计算出的保费较为便宜,外商寿险公司的保单却较贵,变相造成保险市场削价竞争,却无人可管。
「保单预定利率是规定的,但公司内部报酬率是老板自己讲的。」寿险主管认为,在计价方面,假设成本条件、保单预定利率等种种条件都一样,就可以发现外商寿险公司资源通常较少,保单较贵,市场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面对IFRS 17与低利率形成的经营压力,外商母公司就会考虑后续发展。
当外商续留意愿越来越低,就会像大都会人寿、国际纽约人寿等美商纷纷退出亚洲市场,「这也是台湾寿险市场乱象挤压到正常发展的保险公司,进而带给外商的经营困境。」台湾金融主管机关没有做好监理工作,或许正是让外商公司退却的原因。
▲保德信人寿员工将面临新公司的经营文化与雇佣条件的调整。(图/记者汤兴汉摄)
保德信人寿渐渐撤出亚洲市场,拟于今年底前出售台湾子公司,转向布局新兴国家市场,并开始接触潜在买家。值得注意的是,保德信人寿是台湾私人寿险公司中,唯一对业务员采取「雇佣制」的公司,也就是由公司直接聘雇业务员,而且提供《劳基法》与《健保法》的保障。
届时保德信人寿若撤出台湾,首当其冲便是保德信人寿的员工,除了要适应新公司的经营文化,雇佣条件上也得面对薪资福利的调整以及裁员的风险。金管会应加强规范,确保员工权益与工作权。
根据资料显示,保德信人寿为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所属的子公司,在欧美、亚洲及拉丁美洲都有营业据点,而在台湾的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及投信基金产品,销售类型多为保障型商品。截至2019年9月30日,保德信人寿在台子公司总资产为新台币1777亿元,在21家寿险公司中仅排名16名,业务员总人数约700名。
尽管在台规模不大,保德信人寿长年主攻保障型商品,其销售策略也受到不少民众支持,2019年全年新契约保费仍有33.4亿元,市占排名第20名。
市场点名,潜在买家可能是没有发展寿险业的金控公司,或寿险子公司规模较小的金控公司。不过,金管会对于接手公司的财务指标要求极高,金控公司若要买下体质好的外商寿险公司「锦上添花」,还须审查相关的准备与评估,恐怕也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