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雄风二E的问世与运用构想(揭仲)
国军16日在屏东九鹏基地发射一枚雄二E型次音速巡弋飞弹(代号雄升)。这是雄二E型巡弋飞弹服役战备10余年来首度曝光。(读者提供)
国军8月16日拂晓在屏东九鹏基地实施精准弹药射击测考,在基地旁守候的媒体成功拍摄到一枚在夜空中飞行,外观与美国战斧巡弋飞弹类似的武器。照片曝光后,各方研判是服役虽超过十年,但国防部迄今仍高度保密的「雄风二E」巡弋飞弹;若此一研判属实,则这帧照片就成为该型飞弹的世界首度曝光。
雄风二E是1995年至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后,当时的李登辉政府为因应中共弹道飞弹威胁,除接受美方意见,建置以「爱国者飞弹系统」与「长程预警雷达」为核心的飞弹防御系统外;也要求国军研发能跨越台湾海峡,攻击大陆东南沿海内陆地区的「制压作战」武器系统,其中就包括雄风二E。
雄风二E的问世
当年我方之所以研发可执行「制压作战」的兵器,主要着眼点是迫使共军将部分在我方打击范围内、对台湾威胁较大的发射阵地后撤,改从离台湾较远的地区发射;这样不仅可增加国军反应时间,也能减少共军飞弹来袭的方向,提升飞弹防御系统的接战效率。
但华府为充分掌控台海情势,不乐见国军提升对大陆陆地的攻击能力,因此对国军发展「制压作战」兵器,始终持高度保留的态度;甚至在2006年底雄风二E研发工作即将完成之际,采取行动阻挠我方取得飞弹的关键零组件,避免让当时不断释放激进台独言论的陈水扁政府,有机会于任内完成。
影响所及,继任的马英九政府虽然在2008年7月,决定不顾华府的「保留意见」,同意量产雄风二E;但因为美方的技术管制仍未解除,使量产时程被迫延后至少一年。
或许是因为华府始终持保留态度,加上不想太刺激中共,国军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提及雄风二E时,刻意不用「巡弋飞弹」,代之以陈水扁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李杰,于2007年4月首先在立法院使用的「战术性岸置火力制压飞弹」(Tactical Shorebase Missile for Fire Suppression, TSMFS);至于飞弹的影像,国军更是从未对外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马英九总统任内,国军不但完成首批「雄风二E」的量产,也在第二任后期完成「万剑弹」的研发并下达量产决心,大幅提升国军制压作战的能量。中共相关文献也显示,在马英九政府的第二任时,共军对国军「联合制压作战」能量的提升,开始感到忧心。
雄风二E的运用构想
雄风二E服役迄今已逾十年,依照媒体报导,性能提升后的「增程型雄风二E」已开始量产,不仅最大射程增为1000至1200公里,也增加新型弹头来对付不同的目标。
事实上,随着国军防卫作战构想,从「整体防卫构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时期的「战力防护、滨海决胜、滩岸歼敌」,调整为2021年后的「战力防护、联合制海、联合国土防卫」,并强调用「远距制敌」之手段来拓展防卫空间、增加防卫纵深、不让共军「速战速决」后,国军对雄风二E的运用构想,似乎也有了调整。
研判目前雄风二E的任务,除原本的「迫使共军将部分发射阵地后撤」外,应该也增加了和「万剑弹」等其他制压武器合作,尽可能让共军无法使用海峡当面的机场与港口之新任务,迫使共军「只能在远离海峡当面的机场与港口集结」,以打乱其作战计划、破坏其作战节奏,令共军难以达成「快速夺取台湾,避免外力介入」的作战企图。
然而,国军增加对「远距制敌」的强调后,也引起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质疑。这些质疑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国军缺乏卫星系统所提供的导航、目标监视追踪、战果评估等功能的支援,影响制压作战的效率,尤其缺乏对机动目标的攻击能力;第二则是认为中共在东南沿海的军事目标太多,雄风二E等武器系统的数量有限,无法产生太大效果。
外界对国军强调「远距制敌」的质疑并非完全合理
平心而论,第一个质疑确实存在,且短期内国军除依靠美国支援,也很难克服;但还是有提高作战效益的方法,就是尽量集中火力攻击对共军「联合登岛作战」举足轻重的大型、低机动性甚至是固定的后勤类目标。例如港口机场的重要设施、战略投送点附近的部队物资装卸区与集结区、「东海方向战略通道」沿线重要军事运输节点,及作战物资「预储预置」地点等。
第二个质疑,则有过分「想当然耳」、缺乏深入研究之虞。因为当共军要武力犯台时,大陆东南沿海的军事目标固然为数众多,但只要经过精密分析,还是可找到若干能对共军作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的目标。
例如,某些对军事运输十分重要铁路线,其实没必要对沿线投掷大量的火力,只要集中攻击位在战略投送点附近,能让共军爆裂物、重装备与燃料等进行卸载的车站即可;因为并非每个车站,都能让军事物资实施装卸。又例如大陆东南沿海虽然有许多港口,但能实施重装备吊装作业、支援「联合登岛作战」的港口却还是少数。
事实上,从共军学者的著述中,可看出对国军以雄风二E与「万剑弹」为核心之「联合制压作战」,确实十分担忧,程度远甚于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例如有共军学者就指出,在国军「联合制压作战」的打击下,犯台作战之后勤保障系统「甚至有瘫痪的危险」。
一言以蔽之,正是因为国军在实施「联合制压作战」时所面临的诸多限制,所以不应分散太多的火力,用来攻击高机动性的目标;更要避免好高鹜远,浪费资源开发射程虽长(例如可攻击三峡大坝)但破坏力不足,又不可能形成足够数量规模的武器系统。
(作者为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