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称兄道弟:Netflix的高报酬佣兵文化(下)

▲Netflix下一步要对抗的超级大巨人好莱坞。(图/路透社

鲈鱼/资深矽谷工程师。►看上篇

小搏大,在巨人阵中杀出一条血路

两个月前,我正式停止家里的有线电视。在这之前,我每月付给第四台的费用是218 美元。可是渐渐我发现,当我有力气坐下来的时候,看的都是 Netflix。我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看电视了,而且不论我看多少电视,每个月绝对不值$218。

门市部退还机上盒的时候,发现排在前面的也是来退约的。2018年美国有线电视共有3百万用户退约。电视跟报纸和有线电话一样,都将成为历史。这个一步一步退让出来的市场,正一口一口被Netflix吞噬。今年 Netflix的使用户已经达到1.3亿。

Netflix这个以邮递 DVD 起家公司一路以小搏大,对抗影视界的超级巨人群。它先打垮 DVD 实体出租业的霸主 Blockbuster。自2007年推出串流服务之后,又一步一步压缩巨人 Comcast 和 AT&T 的第四台市场。现在 Netflix 已经独占全美国串流影视 75% 的市场。

它下一步要对抗的超级大巨人是好莱坞。今年 Netflix 推出的电影 Roma 获得奥斯卡11 项提名。为此,大导演史提芬史匹柏还正式提出抗议,认为串流影视不应该列入奥斯卡。我认为这也是好莱坞即将节节败退的开始。

一个以小搏大一路杀出一条血路,对外这么强悍的公司,对内当然也不可能仁慈。否则根本无法生存。

Netflix 的成功,有一个鲜有人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它精准的推荐功能

Netflix 的致胜关键──大海也能捞针的推荐功能

2006 年,当 Netflix 要推出电影串流服务的时候,他们发现电影没有关键字,无法搜寻,无法精准归类,当然也无法推荐。电影是复杂的综合艺术,即使大家都喜欢同一部电影,每个人的原因都可能不同──有时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看电影的时候「情绪」是很重要的反应,但情绪无法搜索。如果我看了一部电影很感动,Netflix 无法推荐另外一部也会令我感动的电影──除非「感动」成为电影可搜索的元件。但是这些资讯自古以来就不存在。要精准推荐,就要把所有元素都具体化。

传统的电影归类非常简单。比方约翰・韦恩的电影通通归类于西部片,《乱世佳人》归类为文艺片。用这么简单的归类法加上颗星来推荐,是上个世纪的作法网路串流不能让用户感觉是在大海捞针,只要几次捞不到喜欢的,大家就不再回头。一般人平均只有 90秒的搜寻耐性

可是看看今天 Netflix 的推荐功能,它的命中率高达 80%。这是 Netflix 最重要的秘密武器。这个武器在2006年并不存在,市场上也没有这种工具和资讯。所以 Netflix 决定自己打造。

他们找了一批懂得如何深入看电影的观众,把当时库存的九千部电影全部播放给每一个人看,然后要他们记录电影内容及所有的关键字──这包括场景、室内摆设、演员穿着、背景音乐、自然风景、故事年代、画面颜色、演员名字、重要对话、当时的情绪、重要的情节描述,以及看完后的感想⋯⋯这根本是一个荒唐到不可能的任务。

他们把所有记录下来的元素,用电脑分析归纳出 76,897 个「细分类」及「微分类」。有了这些细微的分类,大数据就很容易找出下一部你可能想看的电影。

世界唯一的「个人化评比」系统

比方我选择一部电影,是因为它背后的自然风景,对于剧情我未必感兴趣。经过连续几次选择之后,大数据知道「自然风景」是我选择的关键因素──也许更进一步,它知道我喜欢的是美国西岸的巨木森林,所以推荐的演算逻辑很容易把这项关键因素跟其他因素组合,然后提出一系列符合我兴趣的电影,然后以评比积分顺序,由左自右排列在推荐名单上。请注意,这个积分只是对「我」有意义,对其他人并不适用。

从你看了什么,从影库里有什么,他们可以精准预知你下一部想看什么──这里完全没有他人的意见,所以怎么会不准 ?

读到这里,你也许已经在盘算那个庞大的推荐系统不可思议的复杂度了──那就是每一部库存的电影,对全世界 1.3 亿的每一个观众来说,都有一个不同的评分。他们把评比完全做到个人化。所以《乱世佳人》对你的评分也许是 85,可是对我可能只有 35分。

请大家想一下,在传统五颗星评比制度下,《乱世佳人》的 4.5颗星是假设这个评比适用于全世界每一个人。和 Netflix 的推荐功能一比,你不觉得这根本是笑话吗?再仔细想想,不止是电影,天下所有的评比不都是如此荒唐吗?但全世界只有 Netflix 做到了1.3 亿人的个人化评比──这样的回报是每年十亿美元。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微分类以及关键字资料库,好莱坞没有,第四台没有,亚马逊也没有──全世界只有 Netflix 有。这就是这家公司成功的地方。他敢挑战不可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这就叫做「打造不可能」。

▲包括Fandango、IMDb、烂蕃茄等电影相关网站,都采用观众评分。(图/翻摄自烂番茄

愿景与疯狂──矽谷文化的代表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就像海斯汀说的,「这家公司有点怪」。这种大胆妄为、以小搏大的做法,不是怪到疯狂就不可能达成。2007年 Google 刚推出街景图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 : 你们疯了!世界这么大,难道要把每一栋房子的照片都上传吗? 12 年后的今天,全世界每天都在用街景图,世界上也找不到其他替代品,我必须感激 Google 当初疯了。

这就是“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的疯狂矽谷文化。而疯狂的公司,必须要雇用疯狂的员工──而且敢付疯狂的薪水

造船之前,要先让人们航海充满幻想

其实,海斯汀在那份疯狂的简报里,讲了一段一点都不疯狂的话。他说 :「如果你要造一条船,不要只忙着敲锣打鼓,张罗人们去砍树锯木。你要先让他们对航海充满幻想。让员工看到未来、看到愿景,告诉他们为什么,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发挥。」

Netflix 是一个只告诉你 why 而不教你 how 的公司。

当然, Netflix 的员工在网上也流传着另一句话:“Be ready to be kicked out, be ready to be kicked out every day. ” 「准备好随时会滚蛋,天天如此!」

热门文章》►不让爱奇艺落地 就能救的了台湾OTT产业吗?

►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方格子异类矽谷》。《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