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種子 滿足需求」 世界蔬菜種原在臺灣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業者攜手互惠
【文/吴秉容 摄影/林韦言】
走进亚蔬,就仿佛走进一座大型迷宫,四周树木林立,而地面则被区分为一个个区块,种植不同品种的蔬菜。场地中心放置着亚蔬营运50周年纪念立牌,标语简练传递亚蔬未来展望:Sowing seeds, meeting needs. 播下种子,满足需求。
「亚蔬对大家而言,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甫与记者会面,亚蔬产业合作关系专员林丽珠便直叙亚蔬的国际角色:「我们成立的宗旨是改善开发中国家人民的生计、营养和健康,所以过去目光焦点都放在国外。」
国际性蔬菜研究机构在台湾 近年才开放大众参观
林丽珠举例,亚蔬曾在孟加拉实行一项计划,推广当地农民夏季番茄的栽培技术,让他们成功靠卖番茄翻身,有钱改善食物营养、支付孩童学费,甚至离开简陋的草屋、住进新建砖造房,称之为Tomato Village。「对台湾而言会觉得这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怎么到这个世代还有这种事情发生?」
作为受世界各国捐助的国际组织,台湾为主要资助者之一,亚蔬–世界蔬菜中心过去却和台湾本地业者、大众鲜少交流。在外界眼中,亚蔬仿佛遗世独立于南台湾一隅,未知的揣想为亚蔬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2014年,外界才得以一窥堂奥。「我们在2014年举办第一次全面对外开放日,这个活动让一般民众无须申请即可前来参观,让大家对我们这个地方有更多的了解。」林丽珠说道:「我们内部讨论了很长时间,一直犹豫是否要办,毕竟我们人手有限,还好最后非常成功,那一天大约有5、6千人前来参加。」
「2019年也办了1次,紧接着今年还要再办,总共也才开放3次而已。」林丽珠眨眨眼,笑道:「所以你觉得我们神秘不神秘?」
营运50周年,亚蔬将于今(2023)年11月4日举办全面对外开放日及系列庆祝活动,内容包括优良蔬菜品种田间观摩、中心园区参观、DIY活动、趣味闯关游戏、乡土美食展售、农特产品展售、原创手作展售、有机蔬菜展售、优良种苗展示(展售)等。
建立合作交流管道 参与育种联盟取得最新研发品系
自2014年对外开放,大众逐渐对亚蔬有所了解,2017年,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又重启与亚太种子协会的合作。「亚太种子协会协助我们,招募其旗下的会员种子公司加入亚太种子协会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蔬菜育种联盟(APSA-WorldVeg Vegetable Breeding Consortium,简称蔬菜育种联盟),协会担任中间人的角色,而相关服务与福利主要由亚蔬提供。」林丽珠回忆:「我们也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效仿与亚太种子协会的合作,说服台湾的种子公司参与育种联盟,促进国内双方交流。」她立即展开巡回之旅,亲自拜访国内11家种子公司,与业界代表商谈相关合作事宜。
商谈过程中,林丽珠也意识到,外界希望联系亚蔬时常常难以找到正确的渠道。因此,在拜访业者后,她立即与亚蔬管理高层沟通,并于2017年11月成立「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台湾种苗业界交流平台」,以促进与国内种苗业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透过交流平台,业者除了能与亚蔬保持顺畅无阻的联系,更能获得亚蔬举办田间观摩会及其他活动的相关讯息。目前亚蔬每年5月都会举办田间观摩会,在田间展示最新研发出的优良品系,而业者可在会后申请有兴趣的育种材料。
蔬菜育种联盟打造紧密伙伴关系,除提供管道促进沟通交流,并能参加联盟会员内部的年度研讨会,与亚蔬专家及其他业者在专业领域深度往来。此外,联盟成员透过参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专案计划,如苦瓜育种计划、南瓜育种计划、番椒与番茄耐热计划等,还能取得个别计划提供的种原、育种材料。
而最重要的是,蔬菜育种联盟的会员可以优先取得亚蔬最新育成的育种品系及其相关资讯,并享有2年的优先申请品系权益,而非联盟会员公司在这2年之内无法取得这些品系的相关资料,更不能申请会员优先的种子、种原,「因为这是付费的育种联盟,我们要保障会员的权益。」
「我都跟台湾的业者说,参加育种联盟所需缴交的费用不多,但你却可以享有许多福利。」林丽珠强调:「国际种原取得不易,而我们可以帮你打头阵。」各国都想保护自己的种原,流通须寻求正规管道,而透过国际性的种原库间彼此交流,相较于个别公司单打独斗,远为省时不费力。
取得种原后,亚蔬育种团队会进行筛选观察,选出抗病材料、并导入抗病基因,纯化后的半成品材料可供业者申请后,运用在他们的育种研发上,育出的品种评估后就能上市。「对于小公司而言,它正在起步阶段,希望有自己的研发,但同时又必须有收入,那值得一试的作法就是和我们合作,将成品上市变现后,再转向自己的研发。」
亚蔬产业合作关系专员林丽珠为和业者建立交流持续奔走,迄今已建立三个主要的合作管道。
业者每年助繁殖1,000个种原 「解救世界蔬菜」并取得育种资源
总结亚蔬目前与台湾业者的合作管道平台与模式,除了「台湾种苗业界交流平台」和国际性、付费会员制的「亚太种子协会-亚蔬育种联盟」,还有亚蔬的「种原繁殖合作计划」;林丽珠透露,与业者合作进行种原繁殖,也是在与台湾各地业者交涉之间,因闲谈意外得到的收获。
「就有业者跟我们反映,亚蔬有那么多的种原,但有时他要申请的时候,上面就会写Not Available(无法提供),就是种子量不够。」林丽珠说道:「业者当时就提到,他有几十甲地,可以帮忙繁殖呀!」提及这件事,林丽珠眼中难掩兴奋的光彩,表示在与种原库经理协调一番后,研拟出了一套办法,于2018年开始与台湾业者进行种原繁殖的合作。
繁殖种原后,采收的一半种子业者可以自行留存,另一半则必须交还亚蔬保存。繁殖过程中,也许观察到种原具有抗病或耐热等优势,这时业者就能根据自身需求喜好和自己的作物材料进行杂交,育成新品种。
※本文未完,欲阅览全文请详见《丰年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见《丰年杂志》。
※了解更多,欢迎前往《丰年杂志粉专》。
※本文由丰年杂志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