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多个催化因素 提升陆债市投资机遇

此外,工业生产表现也逊预期,私营制造业增长为主要拖累。由于中国提前全球主要国家率先紧缩财政及货币政策,并完成常态化过程。未来对比美欧国家,将会有更多工具进行对冲经济衰退的调整。

从市场角度来看,虽然7月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存在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干扰因素,但是主要宏观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经济走势仍然有较多支撑。近日,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为2.5兆美元,较2020年末增长5%,增幅和过去几年每个季度的增幅基本相当。

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外债规模稳步增加,当前延续了这一态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避险属性也在增强。

尽管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外资持有量展现增幅,但只占这个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的一小部分。除了庞大的市场规模外,国际投资者只能在过去两年多开始投资在岸债券,时间相对较短。此外,企业债券约占在岸市场的40%。然而,迄今为止,外国投资者的兴趣几乎完全集中于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和准主权债券。

目前,外资持有逾10%的已发行中国政府债券,但仅占整体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的3.5%。此外,中国境内市场发行人所发债券的期限往往短于美国、欧洲或其他市场的债券。整体较短的期限很大程度上缘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所以中国信用债的整体期限短于其他主要市场。

对于任何多元资产或者全球资产投资组合来说,考虑配置中国在岸债券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种资产类别可以帮助分散风险。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前景向好,人行政策审慎得当,因此我们现时对于人民币的稳定性和强势表现感到乐观。

在债券违约问题方面,投资者可以从中国政府推出的政策中获得信心。中国境内违约率在2020年来到历史新高后,2021年上半年开始下降,上半年违约债券主要在基本面较弱的制造业和零售等。

长期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发展,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很有机会将对应更低的利率水平,我们对于中国债市仍然保持长期乐观,可以稳定地进行配置。虽然2021年以来中美利差有所收窄,然而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属于表现出较强的避险资产,中国收益率相对于欧美国家仍有明显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回升、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基调下,利率将保持基本稳定,中美利差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有利于中国相关债券资产。

与此同时,稳健的经济、规模庞大的经常账盈余、人民币具韧性及广泛的本地投资者基础均支持中国债券市场走强。

近年,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大幅增长。除此之外,外资净流入日趋稳定,未受到市场情绪左右,现时不同市场周期对中国债市影响似乎微乎其微,亦未动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我们认为,由于中国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持续不退,中国在岸债市的长期供应前景仍无虞。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人民币资产收益具有优势,加上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参与程度稳步提升,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显见中国境内债市仍是国际投资者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