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后,广东这次本地疫情与前6次有哪些不同?
“我们正处于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5月29日,广州发布实行分级分类防控工作通告后,在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说。
自5月21日以来,截至5月29日24时,广东此轮本地疫情共报告了确诊病例6例(广州5例,佛山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4例(其中广州18例,深圳11例,佛山4例,茂名1例)。
自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以来,这是广东经历的第七次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疫情了。与前6次相比,这轮本地疫情的确很不一样。
前6次本地疫情:传播链短,迅速控制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之后,本次疫情之前,广东共发生过6起境外输入关联的本地疫情,分别是汕尾深圳发生的聚集性疫情,3例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发生的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感染,以及2例香港跨境司机输入关联的无症状感染。
深圳汕尾聚集性疫情:
2020年8月14日,深圳罗湖区水贝IBC盒马鲜生超市工作的陈某确诊为新冠肺炎,这是广东时隔107天再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本次疫情除确诊病例陈某外,共发现8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已纳入管理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中发现的,均为患者的同事或亲属。
3例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发生的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感染:
广州花都:2020年10月15日,广州市花都区对隔离酒店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初筛阳性,16日复核为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结果确认感染来源于隔离酒店的输入病例。
广州南沙:2020年12月20日,广州市南沙区在对入境隔离酒店工作人员进行例行监测中,排查发现1例新冠肺炎核酸阳性人员,判定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及基因测序确认为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
深圳龙华:2021年1月23日,深圳市龙华区对入境隔离酒店的服务保障人员进行例行健康监测时,排查出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根据基因测序分析判断,赵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2例香港跨境司机关联的无症状感染疫情:
第一起:2020年12月1日,深圳新增一例新冠肺炎输入病例,为一名港籍的深港跨境货车司机陈某。12月2日其密切接触者杨某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第二起:2021年1月12日,深圳新增1名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为香港籍跨境货车司机林某。1月14日,其1名在东莞的密切接触者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分析这几起本地疫情可以发现,感染链是比较短的。除了汕尾深圳疫情外,其他5起本地疫情均只报告1个感染者,均只发生了一代传播。汕尾深圳疫情除确诊病例陈某外,共报告8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已纳入管理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中发现,均为陈某的同事或亲属。
也因为感染链短,早发现,处置迅速,6起疫情均在7天内得到了快速、科学、有效控制,未发生传播扩散。
广佛疫情:疫情传播链正在延长
与前6次广东本地疫情相比,此次广东本地疫情确实复杂。
梳理广州、佛山和茂名三地的疫情传播链,可以基本明确的是,广州、佛山和茂名发生的疫情是属于同一起聚集性疫情,基本都可以追溯到广州荔湾最早报告的确诊病例郭阿婆。
郭阿婆到底在哪里感染了病毒?根据5月23日晚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官方通报,75岁的确诊病例郭阿婆感染的是在印度出现的新冠变异株,“不排除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许多人猜测,5月25日广西南宁报告的核酸阳性人员宁某某是此次疫情的源头,他入境广州后在荔湾区隔离,5月10日解除隔离回到广西,因荔湾区请求协查而检测出核酸阳性。但其实,目前官方透露的信息并未能证实这种猜测。
在目前疫情形势下,我们还是不信谣、不传谣,以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不给防疫工作添乱。
随着疫情进展,目前这起疫情的传播链不断延长,截至5月29日24时,广州、佛山、茂名已经共报告了6例确诊、23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传播链主要是在广州佛山延伸。
5月29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张周斌指出,本轮疫情有几个特点:当前的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聚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涉及广州、佛山的多个区域;疫情涉及人群的构成、活动场所的类型比较复杂。加上病毒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导致社区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加。
最近两天,广佛新增的几个感染者个案就非常值得注意。
5月28日广州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5号,并没有在此前郭某的同一感染链条上。官方通报显示她是荔湾区居民,因喉咙痛而就医,在医院排查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5月29日佛山南海区报告新增1例确诊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是一起祖孙三代的家庭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并非在纳入密接管理的人群中发现,而是在大规模核酸筛查中发现。
这些个案是否意味着出现了新的传播链?并不一定,可能只是他们的传播来源还未清晰,让我们静待官方进一步的流调和溯源确认。
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广佛疫情的传播链不断延长,后续还可能出现类似的感染源头不明的个案,给溯源工作带来挑战。
深圳疫情:发生跨区域的聚集性传播
5月21日,广州、深圳几乎同时报告了本土疫情,但可以确定的是,两起疫情是独立的。相对而言,深圳疫情的传播链更加明确,源头也基本能判定为与盐田港区的国际货轮作业相关。
但具体最早是“物传人”还是接触货轮上的人员发生“人传人”,目前官方也还未给出明确信息。
5月26日龙岗区深夜通报新增两例无症状感染者也值得注意。
此前深圳报告的7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与盐田港区国际货轮作业有关。而26日新增的这两例龙岗区无症状感染者,与盐田港区国际货轮作业并没有直接关联,而是与此前一例感染者住在同一社区。
并且,深圳疫情由此开始牵涉到龙岗区的一家工厂——海纳展示工厂。5月27日-28日,海纳展示工厂再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
由此可推断,此次深圳本地疫情传播已经从盐田港区延伸到了龙岗区社区,并在海纳展示工厂发生了聚集性传播。
更强大的对手:变异株带来新的挑战
5月27日下午,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张周斌指出,传播速度快是此次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传播力强,体现在通过吃一顿饭,短暂地非直接接触,就能造成传播。”
梳理传播途径可以发现,确实如此——
“又一间”茶点轩服务员姚某未戴口罩为郭阿婆送餐就感染了;宋阿婆与郭阿婆同时在同一间茶点轩吃饭而感染;宋阿婆探亲戚一起吃饭传染给了侄女;宋阿婆的11岁孙子在托管班传染了同学;宋阿婆到酒店吃早茶传给了另一个阿婆;宋阿婆的儿媳到佛山培训传给同事;培真小学的家长在筛查中发现被感染……
梳理传播链可以发现,广州疫情在不到10天的短短时间内,已经出现了5代传播个案,疫情传播速度之快、代际传播时间之短,也是此前未遇到过的。这一切都显示,这一次的对手,非常厉害!
在深圳这一边,造成此次的本地疫情的病毒属于在英国出现的变异毒株,目前传播链增至11人。其中1人仅在龙岗区的海纳展示工厂短暂逗留就已经被传染。
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一期疫情周报指出,在英国、南非、巴西、印度发现的四种突变株在传染性方面都有所增加,其中首先在英国发现的B.1.1.7突变株二次传播风险增加。
5月29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黄光烈指出,此次疫情中的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这场和病毒进行的赛跑过程中,我们必须比以往跑得再前一点、跑得再快一些,才能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切断感染链条,否则短时间内极有可能出现更多本地感染者。”
面对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病毒,我们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坚持了1年多的防疫“法宝”仍然是最有效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一米距、不拥挤、不聚集。此外,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序预约接种疫苗。
面对本土疫情的扩散迹象,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迅速应对。在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广东多地首次采取了全区全员的核酸检测措施。
5月26日-27日,广州荔湾区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5月28日-30日,佛山市禅城区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
5月29日,深圳市盐田区决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100%覆盖的“双百行动”。
5月30日-6月1日,广州市海珠区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广州市越秀区开展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
除了这三个区,其实还有佛山南海区、惠州大亚湾区等其他市区的多个街道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
全区全员检测行动,显示了广东全力以赴应对处置此次疫情的决心,也从侧面说明了广东此次本地疫情处置的复杂艰难。
这段时间,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志愿者们无惧高温暴雨,坚守在核酸检测一线的身影感动了无数市民。各地市民们也积极配合,有序排队检测核酸。
小学生们为医务人员送上爱心卡和小礼物,市民们深夜为医务人员送上夜宵,佛山父女齐齐向前来支援检测的广州医务人员敬礼……这样有爱一幕幕在朋友圈刷屏,不禁让人感叹:广东,好暖!
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有力武器,能迅速切断传播链、快速扑灭疫情。广东拥有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希望在迅速果断的行动下,在社会各界的齐心配合下,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能尽快遏制住。
疫苗热潮:广东疫苗接种数量创新高
这次广东本地疫情跟以往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叠加了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大背景。
受疫情刺激,全省各地市公众接种疫苗的热情和意愿前所未有地推高,各地市的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接种者都排起了长队。
截至5月27日24时,广东当天疫苗接种量达258.51万剂次,累计接种5098.39万剂次,累计接种3899.17万人,共有1211.99万人完成全程(2剂)接种。
一天打了250万剂次!这大约是广东平常其他疫苗接种数量的10倍。虽然因为接种需求突然急剧增加,有少数接种点出现了短暂的拥挤混乱的现象,但总体上广东疫苗接种工作的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信息化保障能力都经受住了这一波接种高峰的考验。
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是我们面对新冠病毒“主动出击”的防御手段。
这一波广东本土疫情,也给公众上了很好的一课: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有力武器,不要再犹豫。
【记者】李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