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川/从莫拉克看苏迪勒 加速重建刻不容缓
苏迪勒强台重创全台,虽在政府及全民防灾及政府加强防灾及危险地区民众撤离等积极作为下,有效将灾害规模缩减至最小,农林渔牧及交通建设均可由相关部会结合地方政府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惟此次仍有因暴雨土石流造成乌来及复兴等地区发生屋毁路断灾情,而有紧急灾民安置、迁居永久安置问题及区域基础建设及产业重建问题。
有鉴于灾区行政归属及灾害规模,为有效推动,建议新北市及桃园市政府由工务副市长以上召集迅速成立「重建推动组织」来协调、审核、决策、推动及督导各项重建工作。可以参依前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所编印之灾复重建作业程序SOP参考手册及本人于去年(103)6月县市首长灾防研习会及11月国发会举办提升地方治理效能策励营所提灾后重建经验办理。而首要工作系邀请具土木、水利、大地、地质专长专业人员依SOP评估整体地区之地质及水理环境影响、原居住地周遭环境安全性,而做为现在(及持续汛期)防救灾及重建之参考。
乌来及复兴区均是泰雅族原住民居住山区为主,重建工作要和原民会密切协调,应以安全、尊重文化及社区参与方式加强沟通协调。对于危险或安全堪虑地区之界定,永久安置建地勘查及取得,及后续筹建工作,因无莫拉克重建条例可依循,地方政府可能要加速依区域计划变更及「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鄕、离鄕则在最近地区」原则等方式,依据莫拉克台风灾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之整合型防救灾及重建之管理模式,妥善结合慈善NGO团体及企业加强整合协调推动。
本次灾害是近年来继桃芝、莫拉克、天秤、苏拉台风所发生区域灾害相同,而有居民安置及社区重建需求。灾后重建仍然应以国土保育作为上位重建纲领,整合家园、产业及基础建设等重建计划,以协助灾民重建家园。依灾区安全情况、受灾程度、灾害风险及居民意愿,提供多元方式供灾民选择原地重建、修复、迁居或迁村,让社区在文化脉络传承、自然环境保育下永续发展。惟乌来地区因人口及观光发展,本已过度开发,侵入河川及山林,重建工作不是复旧,如何从永续发展理念,考虑气候变迁影响,创新的朝长治久安之社区及环境发展才是正确方向。
▲唐奖教育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中)资料画面。
历次台风对台湾国土山林产生莫大的冲击与伤害,特别是对居住高山地区之原住民造成文化生活与居住安全重大影响。此次的风灾彰显了全球暖化、气候异常对大地环境冲击之效应,中央及地方政府均应加强灾后重建组织及平时演练,并应加速推动高风险地区之迁村(居)计划及提升基础建设抗灾能力,以因应已经形成常态之灾后应变。●作者陈振川,现任唐奖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也是前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执行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