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爸罹大腸癌一度想放棄治療 原來是「這原因」作祟
有超过九成的癌友,曾因「疲惫」而影响生活品质或生理活动。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
癌疲惫并非仅仅只会影响生活品质,癌疲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列为疾病,50岁的单亲爸爸阿强,确诊大肠癌三期后立刻接受治疗,身揹经济压力的他,一度想放弃治疗, 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携手台湾肿瘤护理学会,推出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阿强最终接受癌疲惫药物治疗,癌症获得治愈,也有体力重返职场工作。
台湾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更有超过9成癌友,曾因「疲惫」而影响生活品质或生理活动,为提升外界了解与重视「癌因性疲惫症」,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携手台湾肿瘤护理学会,推出第2版「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希望推广改善与预防癌因性疲惫症。
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理事长萧惠桦表示,癌疲惫在临床上常受到忽略,主因包括病人鲜少主动向医护反映,认为生病时「累」是正常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癌症本身与相关治疗,往往带给病人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其中又以癌因性疲惫症,是最常经历且历时最久的不适症状。
义大癌治疗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谢孟哲指出,癌疲惫并非仅仅只会影响生活品质,癌疲惫已被WHO正式列为疾病,无法单纯透过休息来改善,未妥善治疗,病人会因体力严重下滑,对治疗产生恐惧或无法耐受,降低继续接受治疗的意愿;就算意志力坚强,也会因体力问题而被迫暂停或延后治疗,一旦疗程没有按照进度,疗效和存活率就会受到影响。
萧惠桦说,「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历经7年后再版,加入更多临床实证与治疗介入方法,医护人员需视病人的疲惫程度,施以药物或非药物的介入治疗,未达4分的轻度疲惫,可透过运动、睡眠卫生、营养等非药物处置,也建议可在罹癌的初期,就以预防性的目的介入。
萧惠桦说,一旦癌疲惫进展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惫,就建议在既有的非药物处置,再加上药物处置,包括类固醇、精神刺激药物、中草药,以及获卫福部食药署药证的黄耆多糖注射剂。
50岁的单亲爸爸阿强,确诊大肠癌3期后立刻接受手术治疗,接着得面对12次的化疗,本身在工地上班的他,体格相当勇健,却意外的在化疗后,体力瞬间下滑,几乎无法负荷原先的工作内容,身揹经济压力的他,一度想放弃治疗,好让体力恢复,赶回工地赚钱。
收治阿强的谢孟哲表示,有些人确实和阿强一样,癌疲惫恶化的又急又快,短短几周就判若两人,这也是学会持续推广治疗指引的目的之一,一来让医护人员随时关心病人癌疲惫状况,二来让病人与其家属更认识癌疲惫,主动寻求医护协助。
谢孟哲说,阿强最终接受癌疲惫药物治疗,症状获得大幅改善,顺利完成化疗,癌症获得治愈,同时也有体力重返职场工作,为自己和孩子继续打拼。
癌疲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列为疾病。图/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