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永续不能只靠AI
(图/华东局微信公众号)
担忧地球暖化,加上响应联合国的号召,永续已成各国政府与大企业都重视的运动。企业不能只追求利益,必须重视社会责任,所以先前强调企业社会责任CSR,如今则结合ESG,也就是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再具体追求联合国提出的永续发展目标(SDGs)。最常被提到的永续面向是环境保护,尤其是碳排放要「净零」。
最近AI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很多政府部门与企业也纷纷强调要结合AI推动永续。针对AI与永续的关联,主要观点都是AI可让生产与管理决策更有智慧、更有效率,这样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损耗,这符合环境E与治理G的层面;AI也可帮助了解社会各层面的观点,这是社会S的层面。
然而,这样就是永续吗?永续到底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永续是留给下一代一个不比现在差的地球,这也是为什么在环保层面要强调碳排放「净零」。「净零」才能不要再恶化。但不比现在差的地球只是最低门槛而已。而且要怎么知道地球不比现在差?单纯看碳排放净零就够了吗?关键就在文史研究。
联合国早在1965年到1972年就制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在2015年提出永续发展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捍卫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也包括无形资产,例如前人的记忆、传统文化、习俗及生活形式等。
想要永续发展,不让地球持续恶化,只是最低标准而已。而且不让地球恶化,也要知道并记录最近的情况,才能确保没有恶化。更积极一点是应让地球恢复到更好的过去,正式从这个意义出发,文史很重要。所谓的文史永续,不只是让前人的文化与记忆可永久保存,还在于指导我们,努力让地球可以复原到前人记忆中的美好生活年代。
举例来说,台湾艺术大学旁边是板桥的湳仔溪,前几年曾充满恶臭,现在因新北市水利局积极改善,已干净许多。
透过文史研究可发现,湳仔溪曾被称为板桥的「母亲之河」,在50年代前还有各种鱼类,家家户户常在水里嬉戏,也举办过龙舟比赛。当年的亲水环境透过文史研究再度鲜明化,这正可以当成在地居民与企业努力的永续目标。
如果只强调AI而没有文史研究,永续就只是偏重人工智能与效率提升,这样或许可帮助我们不让地球再恶化,却不太容易指引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结合前瞻的AI,深入文史研究,才能让永续更全面、更有人性。(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