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桌上到行动」很容易? 林之晨:要先换脑袋

行动商务示意图。(图/记者洪圣壹摄)

记者徐珍翔台北报导

随着网路、行动装置普及率日渐增加,不少传统业者开始喊出E化(网路化)、M化(行动化)等口号。之初创投创办人林之晨23日直言,若本身并非强势品牌、掌握单独定价权实体通路恐怕很难成功跨入电子商务领域;即使是成熟的传统电商业者,要跨入行动商务也得「换脑袋」,必须舍弃过去「流量经济」的经营哲学,转向拥抱「粉丝经济」。

林之晨今(23)日下午受邀前往商业发展研究院「经营实习讲堂」演讲,谈及未来商业模式时,先打破外界对于「电商等于价格战」的迷思,坦言电商业者确实拥有价格优势,却未必是一件坏事;他举传统通路与电商业者两大龙头──统一7-ELEVEN及网家PChome24h购物为例,分析双方成本结构后发现,前者毛利率达33%,远高于后者的15%,「乍看之下会感觉电商很逊,不但很没有效率,也缺乏价格竞争力。」

但事实上,电商业者的成本占比高达85%,远高于实体通路的67%,换句话说,只要电商业者规模追上传统通路,当两者进货成本相同时,电商业者的产品售价仅会在传统通路的8成左右,「意思是,电商业者可以用实体通路8折的价格持续销售,并且拥有差不多的获利空间。」代表电商其实是一种更有效率的通路,因为可省下店员、有24小时营业优势、没有房租开销(没产生流量时无须付费),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实体通路预测需求、铺货,后续再支援调货,电商可集中管理,有需求才出货。

▲林之晨分析传统通路及电商的成本结构。(图/之初创投提供)

「试问,若你是实体通路要跨入电商领域,可以比照电商同业打8折卖吗?」林之晨认为,实体通路有一定包袱,虚实整合的结果就是「价格动不了」,除非本身是非常受欢迎的强势品牌,拥有自己独特的定价权,否则往往会被同质性商品快速取代,「如果还认为电商是在打价格战,那就太看扁它了,电商真正打的是效率战,透过营运达到极致,把省下来的成本、费用反映在价格上。」

此外,林之晨也提到,即使是成熟的电商业者,要跨入行动商务领域也有一定难度,主因是从桌上行道,思考逻辑已发生改变,「过去桌上型电商的100张订单中,有20张是老顾客就很不错了,但行动商务的顾客回流却可以到8成。」他强调,消费者会下载APP、接受推播,是因为喜欢该品牌,自然也会是忠实顾客,这就是「粉丝经济」的经营哲学,与过去的「流量经济」不同。

▼之初创投创办人林之晨。(图/记者徐文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