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罕病兒教育困境多 高市民代:教育局勿套用同框架
高雄16岁多重障碍学生申请暂缓升高中遭拒,凸显罕病学生教育困境。记者郭韦绮/翻摄
高市教育局对罕病学童申请延长修业年限审查严格,家长认为侵害小孩就学权益,多次争取无成,转向总统陈情。就读特教学校王姓国三生因3度申请延缓,皆不通过,曾有学校老师问「为何如此坚持?」王生父亲问题不在申请,而是要问为什么教育局想办法把申请者驳回,教育局捍卫的价值是什么?
王姓国中生罹患「罕病中的罕病」,因多重障碍及脑部发育不全,父母带他寻遍名医仍无法确诊病名,今年已16岁,智力宛如6、7个月的婴儿,无法语言、行动力丧失,双脚蜷曲不良于行,只能坐婴儿车代步,需要终身复健。
王父表示,小孩年龄日渐增长,身高停在120公分,小儿身材却是青少年纪,小儿复健科去不了,成人复健科也不收,因为根本没有合适复健器材,能多留在学校复健1年,对小孩来说都是好的。
他说,罕病孩童复健器材昂贵、须量身订作,家长负荷不起这笔开销,罕病家庭已非常弱势,又受不平等对待,法规未限制申请资格,且明订可以申请2次,为何同一个小孩申请第1次可以,第2次却不行,教育局审查标准在哪?
台美双律师背景的高雄市议员汤咏瑜认为,特殊生延长修业年限3项审查要件包含重大疾病住院、长期请假、成绩不及格,应是一个参考基准,而不是绝对基准,如果套用相同框架筛查也不是特教法立法的初衷,更何况每个罕病儿状况都不一样。
汤咏瑜指出,申请案须经特教学校委员会审核同意才向教育局提出,学校是特殊儿第一线照护者,既然衡量学生有暂缓升学的需求,鉴辅会虽有把关的必要性,仍应衡酌特殊个案因素,充分尊重学校意见。
高雄16岁多重障碍学生申请暂缓升高中遭拒,凸显罕病学生教育困境。记者郭韦绮/翻摄
高雄16岁多重障碍学生申请暂缓升高中遭拒,父亲本月20日写信给总统赖清德陈情。记者郭韦绮/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