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局 中国何时出手

(路透)

这一场原由俄罗斯总统普丁起念要教训乌克兰并警告北约,却被美国将计就计,怂恿并裹胁欧盟起哄卷入的俄乌之战,迄今已进行了将近半个月,战况呈现胶着。

在初级阶段,除美国坐收渔利之外,俄、乌、欧均已付出相当代价。俄国出动大军近20万,除却伤亡,每日烧钱无数,目前还面临着西方国家对乌国各种方式的支援,如再拖延时日未见战果,则普丁不仅威望受损,甚至连国内政治地位都会动摇。

至于乌、欧,明显已成两大输家。乌克兰不仅加入北约无望,海、空军实力大损,经济严重受创,百姓逃亡已超过百万,更大的挫折是原本寄望甚殷的美、欧各国,除略提供一些金援与军火外,竟然无一个国家公开现身力挺。

欧洲方面则形同哑巴吃黄连,不仅北溪2号天然气工程被美国搅黄,资金流失,欧元大贬,还被迫与巨邻俄国对立,在地缘战略上处于险境。俄乌之战如再持续,俄、乌、欧三输之局也就难以停损,是到了必须叫停的时候了。

外交博弈其实早已展开,俄、乌双方藉白俄罗斯之地已进行多轮会谈,主要国家之间的元首及外长也频频接触或电话连线,但都不起什么作用,战争仍在持续进行。原因有二:其一是俄、乌双方条件差距过大,俄方要求乌国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承认克里米亚属俄,宣布为中立国,不加入北约;乌方均未接受,但却要求俄方全面撤军。几轮谈判唯一的成果是建立人道走廊,意思是让百姓离开,继续开打。其次,这样南辕北辙的差距如要拉近缩小磨合,必须得仰赖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必须同时得到俄、乌双方信任,立场中立客观,还要有份量。

要满足这些条件显然不很容易。首先,美国及欧洲一众尤其是北约国家被排除在外,因难获俄罗斯信任。日前以色列总理班奈特前往莫斯科,与普丁会晤讨论乌克兰问题,班奈特随后还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通电话,各方关注班奈特能否成功斡旋,令俄乌停战。但普丁一句话就说明了班奈特的斡旋不易成功,普丁警告班奈特不要向乌克兰提供任何以色列武器和技术;很明显,以色列的地位与立场难以取得俄方信任。美、欧、以色列之外,或许还有一些有意愿但条件未必具备的国家,如土耳其、芬兰或印度等,就不必谈了。

环顾全球,唯一具备条件的也许只有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份量够;与俄、乌双方关系较好,能同时获得双方信任;至今在这次俄乌之战中,立场保持客观中立。中国会否作为一个斡旋者,关键不在条件,而是在意愿。进一步看,中国有没有意愿又取决于中国有没有好处;至于好处从何而来,具体为何,前者很清楚,不外来自俄、乌及欧洲三方,至于具体如何,则是这几方与中国的接触商量而定。

中国会不会出手,何时出手,如何出手,因此就有一个脉络迹象可循了。

(作者为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