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高校强化就业育人 毕业生成“香饽饽”
不久前,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黄蓉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学就读制药专业,毕业后黄蓉却跨界成为一家企业的职业培训员。
大学期间长期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做志愿者,黄蓉经常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所以她注重表达、形象等方面的学习实践。4年来,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变得阳光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整个人变了个样”。
黄蓉的点滴变化,得益于兰州理工大学持续开展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工科学生不仅要习得一门专业技术,更要提升人文综合素养。”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竹梅说。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新时期提高就业质量,就是要关注大学生全面成长,从人才培育、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链条用力。”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曾华辉说。
在招生环节,学校制定招生计划、新增专业、增减专业招生人数、决定停扩招,都与近年就业情况挂钩,由就业部门提供依据;在培养环节,分析研判学生就业能力优势与不足,通过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教育活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行业调研大赛、职业游学体验、职业素养提升实训等,大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因近几年来校招聘的汽车企业增多,一部分岗位与新能源汽车有关。在就业部门的指导下,行业分析大赛设立新能源汽车调研专题,机电学院2014级学生胡钧阳和10名同学组成团队,开展此项调研。
学校为行业调研提供经费支持,调研前安排专业教师为团队辅导社会调研方法。结束调研后,胡钧阳团队撰写了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在学校作了专题汇报。胡钧阳团队的报告为全院相关专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在今年的就业应聘中,新能源汽车岗位颇受学生青睐。
为了让在校生更深入地认识专业、了解对口行业企业,更加精准地规划职业生涯,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精心组织了企业研学活动,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组织学生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先进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去年暑假,来自甘肃陇南农村的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吴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企业研学活动,前往浙江宁波进行了为期1周的实地参观考察。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及行业发展缺乏了解,早早就失去了兴趣,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十分可惜。”在李竹梅看来,就业部门策划企业研学活动,就是要让这部分学生及早明确职业规划。
“不能为了就业而就业,还要关注职业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宁波研学使吴强认识到找工作不仅仅是找谋生的饭碗,还要充分考虑个人及行业的长远发展。
地处西北腹地,兰州理工大学生源大多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生源和学科的因素,学生学习踏实,但人文素养、对外界新事物的敏感度和视野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就业工作10多年,李竹梅认为,学校就业工作就是要扬长避短,全力打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有着百年历史积淀,兰州理工大学培养了大批工科人才。“我们的学生专业基础良好,踏实肯干,备受广大用人单位青睐。”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教师陈冲负责毕业班就业工作,她观察发现,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但部分学生存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处事应变等方面的短板,影响职业发展。
近年来,李竹梅对综合素质于工科生的意义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口头表达、文字水平、组织协调能力,这些都很重要,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该校就业部门多年职场调研发现,工科生要有更大发展,必须提高综合素质,以胜任多种岗位能力及更高层次工作的需要。由此,兰州理工大学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职业素养提升课程,内容包括必备基础能力、软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情商提升、语言表达和职业形象设计等,这些课程内容丰富、契合实际,广受学生欢迎。
参加就业能力提升行动成为这所工科大学的新时尚,吸引着越来越多学子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
开展就业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根本;同时,学校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做好从校园到职场的跟踪服务也十分关键。
兰州理工大学连续多年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坚持将学校就业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近年来,积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 ”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甘肃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介毕业生到骨干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军工等领域就业。
同时,该校还实施全行业布局人才发展战略,通过绘制《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图》,将学校设置专业与目标就业行业骨干企业精准对接,跟进重点骨干企业,拓展新就业渠道,充分整合就业资源,努力提升就业质量。
为切实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实施“百强企业引进计划”,在每年的校园招聘会上,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及中国百强企业,组织“一城两企”进校园宣讲活动。同时,还启动“优生优推”工作,将优秀毕业生进行严格选拔后,重点推介给百强企业。“通过引进一批百强企业,推出一批优秀学子,引领学校就业提质量、上台阶,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曾华辉说。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换来了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天地,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自2000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2%;与此同时,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第三方评估显示,该校2017年毕业生就业百强企业比例达44.14%,2018届毕业生就业百强企业比例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