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炒作“高考状元”拉出负面清单

“谁是状元?”“文理科高分是谁?他们在哪?”以往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各省、各市乃至各区县的第一名都会被公众媒体追捧。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今年的舆论场中也鲜见对“状元”的报道,但一些地方学校采用“换一个说法”“不点名暗示”等各种变通手法,仍然在对高分学生、“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进行宣传

没了“高考状元”,却来了“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没了“高考升学率”,却来了某校或某班高考考生的“一本”“本科”等高考参数的“分子”和“分母”,连小学生都能轻松算出结果……对此,不少网友都对“一样话百样说式”的炒作方式极尽揶揄,并开启了模仿造句模式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宣传“高考状元”,简直磨破了嘴皮子,不让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可是一些地方、学校或网络媒体等还是变着花样地玩炒作相关高考信息文字游戏,间接冲击、规避、架空了教育部的禁令,引发了非常负面社会观感

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要从根源上遏制炒作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摒弃落后的教育绩效考核模式、竞争模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畅通人才多元培养渠道,引导人们消除高考功利意识,树立健康积极的高考价值观。而施行这种治本之策需要慢慢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当务之急是采取更有力措施先行治标,以治标手段遏制炒作行为的表象,倒逼社会意识的逐渐转变,从而达到以治标促进治本的目的。截至目前,教育部门只是给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信息划出了“红线”,但这条“红线”是个粗线条边界比较模糊,没有配套的触线惩戒措施做保障。这样就让一些地方或单位产生侥幸心理,就容易打炒作的擦边球,容易用“变通式炒作”试探甚至触碰底线

有鉴于此,很有必要给炒作“高考状元”等拉出负面清单,明确禁止炒作或变相炒作的具体情形,把各种直接炒作、变相炒作、花式炒作都纳入禁限范围,让相关主体没有炒作的“变通空间”“操作空间”,没有“一样话百样说”的炒作机会。有了炒作“负面清单”,炒作禁令的红线就变得更加清晰,禁令的口就封得更死、更彻底,禁令也就有了更强的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还应依法明确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信息的法律责任,明确针对不同炒作主体、不同炒作行为的监督部门和惩戒手段,让炒作者付出必要的代价,让炒作禁令更具刚性约束力震慑力

负面清单是炒作禁令的必要补丁,有助于相关主体看清炒作禁令的具体红线,增强自律意识,规范涉教育、涉高考宣传行为,有助于监管部门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全面到位、精准有力地执行禁令,堵住监督的漏洞,消除监督的死角死面,提升监督效能,也有助于民众参与社会监督,有助于全社会树立、增强拒绝炒作、远离炒作的共识

给炒作“高考状元”拉出负面清单,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应当是落实严禁炒作“高考状元”政策规定的一件实事好事。各地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对此应当认真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