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欢迎政府公布家庭财富分配统计我们的三点期许
图/本报资料照片
主计长朱泽民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主计总处正在试编家庭财富分配统计,以让外界了解台湾最富、最贫等各阶层家庭的财富分配情况,预计他明年5月离开公职之前会对外公布,以做为政府施政的参考。停编30多年的财富分配统计得以恢复,朱主计长的努力,值得肯定。
财富分配不同于所得分配,如今每年政府于8月所公布的《家庭收支调查》是所得分配,这份资料会呈现一年来所得最高的家庭有多少收入,中产家庭有多少收入,及低所得族群的收入情况,大家所熟悉的前20%与后20%差距6倍即所得差距,用以观察所得不均是否扩大。
所得是一年所获取的收入,是流量统计,而要评估一个家庭是否富裕,是否贫穷,光看所得是不够的,必须再观察房地产、存款、有价证券、家庭生活设备等资产,这些家庭资产通称财富,不同于所得是流量,财富属存量统计,所得衡量的是一年,财富衡量的是一个时点,例如我国迄今所公布的惟一一次家庭财富分配统计,其调查时点即在1991年6月底。
政府于1992年所公布「1991年国富调查统计」显示,前20%最富有的家庭平均每户拥有1,306万元的资产净额,是后20%最贫家庭的16.8倍,同年前20%家庭可支配所得仅是后20%的4.97倍,由此可知,财富差距更甚于所得差距。可惜的是,由于调查环境的改变,1991年财富分配统计公布之后,30多年来政府再也没有公布第二次的财富分配统计。
也许有人会说,每年政府不是也会公布国富统计,怎会说30多年来没有公布第二次的财富分配统计?没错,每年4月底政府会公布国富统计,但所公布的只有平均家庭财富,没有五等分位、十等分位财富分配统计,无法看出富有家庭有多富,贫穷家庭有多贫。以今天的编算方式而言,财富分配统计需仰赖大数据,要有跨部会的合作,编算殊为不易,以致悬宕30多年,随着朱主计长的努力才得以恢复,对于编算中的财富分配统计,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让资料与1991年可供对照:1991年的国富调查资料是目前台湾惟一一份财富分配统计,试编中的财富分配统计是运用大数据估算,不同于当年的实地访察,但仍应力求与当年资料项目一致,以让外界了解30年间台湾的财富分配,各阶层家庭的资产结构出现什么变化。长期以来,不少统计每隔十年,统计项目即改版,以致于统计难以衔接,无法观察其间的变化,实在可惜,因此本次资料的编算务必尽最大努力,与1991年可供对照。
第二、财富分配统计至少要提供20等分位:目前家庭收支调查所提供的所得分配资料只到五等分位,取头尾相比就是前20%与后20%的差距,然而五等分位并不足以观察到金字塔顶端的族群有多富,也看不到社会底层有多贫,因此宜取20等分位,如此即可观察前5%的财富分配情况,也可以了解后5%的家庭已贫穷到什么地步。事实上,1991年的国富调查除了公布五等分位,针对金融性资产的分配,也编有最富的前1%、前2%、前5%、前10%的资料,以了解富有阶层的金融性资产结构,试编中的财富分配统计,也应朝此目标努力。
第三、财富分配统计应年年公布:财富分配统计自1991年国富调查公布以后,停编了30余年,此中原因甚多,不可尽责于主计处,30年来主计处历经改制为主计总处,历任第四局局长、国势普查处处长皆留心于此一议题,并试图突破统计困境,屡败屡战,这些努力值得肯定。然而,为免这份统计在明年5月公布后又昙花一现,有必要列为年度统计,年年对外公布,以让外界了解台湾社会财富分配的变化情况。
我们了解财富分配统计编算不易,但是要了解台湾家庭经济的变化,这份统计非编不可,1991年主计处在财富分配统计(国富调查)的前言曾说:「数十年来国民所得等相关流量统计,已臻完备;但诸如国民财富等存量统计,却尚付阙如,难以窥知国民财富分配与结构,首次国富调查报告刊布后,甚获各方关注,函电索取至为踊跃,并期盼进一步获取更为完整资本存量之时间数列…」,自1991年首次财富分配统计问世以来,历经七任主计长,第二次的财富分配统计终于在明年要公布了,这份统计得来不易,可谓政府统计新里程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