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美国工资走扬趋势将加大通膨压力
工商社论
有别于联准会将当前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居高不下视为暂时性现象,并认为只要供给与消费的失衡状况缓解,通膨就不会续处高位。部分学者专家则担忧现今物价激增不仅是财货市场总供需失衡所致,若劳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更加显著,恐引发工资呈现螺旋式上涨。届时,厂商势必会把上扬的劳动成本转嫁至产品与服务的终端售价上,从而加大美国的通膨压力。
具体地说,造成疫后劳动力短缺的原因有五:首先是美国人均可支配所得不减反增,间接降低当前劳工的工作意愿。由于疫情爆发虽使美国失业率一度蹿升至14.8%,但联邦政府发放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高于部分兼职工作者的周平均薪资,让许多兼职者的财务压力反而获得缓解。同时,疫情期间严格的娱乐限缩令又让民众的相关消费支出下滑,并转变为储蓄。资料显示,美国人均存款率从疫情前平均约7.5%,上扬至疫情期间(2020/2~2021/8)平均的15.7%,每月存款金额也从疫前年化约1.4兆美元增加到疫情期间的2.9兆美元。即使失业救济金已在9月结束发放,但早前累积的储蓄,使劳工并不急于寻找工作,更不愿意屈就于相对低薪的工作,让整体劳动市场缺工问题更形恶化。
其次,疫后家庭照护需求迫使劳工无法重回传统工作岗位,必须选择工时或工作地点更具弹性的职缺。例如今年9月各级学校复学后,儿童染疫比例随即上扬,染疫率较复学前大增5倍之多,使突发性停学与隔离所衍伸的照护需求大增,加上缺工问题又让托婴中心、学前教育中心及课后安亲班等民间照护机构无法恢复往常的营运规模,使子女托育问题未能获得解决,均让学童父母无法完全重回职场。
第三,劳工心态转变也是造成缺工的一大因素。经历疫情期间居家工作(WFH)的自由度与方便性之后,劳工更倾向寻找工时与工作地点具有弹性的职缺。像是10月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的调查即指出,有高达91%的劳工希望继续保有WFH模式的弹性,有过半劳工则认为融合居家与传统工作的混合工作模式(hybrid work)为最理想的职缺。然而,类如医疗、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仰赖大量人力,工作内容也不可能完全转换成为居家工作型态,以致于在目前劳动市场的趋势下,服务业所面临缺工问题更难以解决。
第四,疫情后美国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且年长劳工选择提前退休的影响相当显著。10月美国劳工部的报告指出,在疫情后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美国就短少约365万劳动力。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的育儿问题,导致中年族群(35~44岁)的劳参率下滑之外,55岁以上人口也因提前退休,使劳参率受抑。11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亦证实,55岁以上的美国劳工中有50.3%选择退休,高于过去10年平均约47%的水准,显示有较多的年长劳工在疫情后选择提前离开职场。而这些退休者多半是经济条件较好,且拥有较高学历的高技术能力劳工,此类劳工在短时间内大量退休,导致高阶人力供需出现缺口,且短时间内难以平复。
第五,今年第二季经济解封以来的缺工问题,让美国企业愿意祭出较以往为高的薪资与福利来吸引员工,劳工也因此意识到目前劳动市场卖方正占据上风,更愿意加入工会来提高薪酬谈判筹码。今年以来,美国主要大型工会(如卡车司机工会、服务业雇员工会)皆表示会员人数持续成长当中。随着工会力量擡头,势必会进一步推升劳工与资方协商出的均衡工资。若再加上总统拜登承诺立法强化工会力量,也延请著名劳权律师担任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委员,以行动表达支持劳权的立场,又强化了劳工争取更高待遇的预期心理。
综观前述疫后美国劳动力短缺的五大原因,可发现随着9月美国人均储蓄率已回归接近长期平均的7.5%、联邦政府的劳工失业救济措施终止,以及11月后儿童染疫率趋缓,使前二项因素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有所降低。这也是联准会研判劳动市场失衡状态仅是暂时性现象,只要储蓄率滑落、劳动参与率回扬,则工资趋稳将使其推升物价力量减弱之依据。问题是,后三项劳动力短缺因素指向美国劳动市场供给已出现结构性变化,这一趋势恐怕非联准会的货币政策所能改变,未来工资走扬对通膨走势的影响程度,仍存在难以衡量的不确定性。
尤为重要的是,对目前饱受通膨压力激升而踌躇在货币政策丁字路口的联准会来说,若过于轻忽劳动力短缺对工资的影响,导致其误判物价走向及压错货币政策方向,随之而来的代价与后果将十分严重。同理,市场若过于相信联准会的设想情境,未对通膨速率脱离联准会预测区间的可能性加以提防,日后必将承受其政策快速调整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