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台湾宜重拾政党制衡的机制

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如果在朝党独大而在野党偏小,则制衡机制大大减损,避免滥权的民主核心价值就无从彰显。图/本报资料照片

2024一开年,台湾就将迎来关键的中华民国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投票,目前选情呈现胶着状态,两大党总统候选人民意支持度接近,立法委员选举朝野政党选情也在伯仲之间。选举结果无论执政权归哪个政党,该党在立法院很可能无法掌握过半席次,甚至连最大政党都不是,甚至可能出现三党都不过半的情况。政党之间的合纵连横将对执政党产生较大牵动作用;无论如何,民进党近八年来全面执政的优势恐将不复存在。

一党全面执政有其便利之处,行政权与立法权尽归一党,权力一把抓,如臂使指,在野党在大政方针上没有置啄余地。一党全面执政决策效率高,政策与立法即使过程中有争论,也只是走过场,最终仍由政党定夺,至于是否稍作妥协,接纳在野党的一部分意见,则奚由执政党决定。在野党没有参与决策与决议的空间,顶多只有政策批判及议事干扰的余地,而没有实质的决定力与影响力。

过去七年多,台湾的中央政府就是这么运作的,民进党两次中央层级选举大胜,执政权与立法权尽纳囊中,完全掌控政策与立法大权,如何订立政策、编列预算、立什么法以及权利如何分配,全然依循民进党的主观意志。民进党也老实不客气,把权力用满甚至用过头,一党决策、一党立法、一党专权,在野党只能狗吠火车,几乎成为民主政治的点缀品。

权力的铁律是权力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所谓腐败,不限于贪腐,滥权也是一种腐败行为。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滥权,可说是古今中外不变的法则,屡试不爽。

民进党全面执政的权力滥用情况俯拾皆是,不仅决策、立法与用人一无例外,甚至宪政体制的分权制衡功能不复存在,所有独立机关的自主机能不见踪影,媒体全面绿化,公民社会该有的多元性价值也荡然无存。在野党批评民进党七年多来一党专政,或许言过其实,但说其威权统治堪称允当。缺乏制衡功能的政治体系,掌权者很难不流于威权治理,一切取决于己意,整个体系臣服于一党、一人,其意志得以贯彻到底,利益获得完全保障。民主政治应有的尊重、包容、妥协、多元全然失去依托。

蔡英文总统最近辅选时一再强调没有「一党独大」这回事,又说国会过半好做事,这绝不符实情。论政府的决策影响力,不但是一党独大,甚至是一党独行其是,对执政党而言,这种情况绝对好做事,民进党享受这个便利近八年,对自身是权力的黄金时期,但对台湾民主而言却是黑暗时期。近年来海内外兴起对民进党政府「民主独裁」的批评,可说其来有自,信而有征。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甚至提出「民选皇帝」的说法,这一方面源自我们的宪法增修条文授予总统太大、太多权力,却未课以制衡机制及责任义务,权责极不平衡。另一方面则源自执政党用权无所节制,以及在野党太过嬴弱。去年地方公职选举,执政党惨败,主要原因就是众多民众不满执政党仗势全权在握而恣意妄为,集体给民进党一个惨痛的教训。

这次总统与立委选举,民进党候选人民意支持度未能独占鼇头,多碰到天花板上不去,而期望政党轮替的民众超出5成,显示民众对一党独大的威权统治感到不满与不耐,产生改弦更张的心意,不再接受一党独大变成一党专断,再也无法容忍国会过半变成一党独裁。未来无论哪一党执政,只要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回归再现,就有希望纠正宪政机关与独立机关的沦落情状,让大法官、监察委员职位不再是政党打手或政治酬庸,不再是捍卫政权的工具,而党产会、通传会(NCC)、中选会等独立机关有望不再是执政党的附随组织。至于警政、检调单位及文官体制遭政党恶用的情况应该也会有所改善。立法院变成行政院立法局的现况也有机会调整。

当然,国家重大政策,尤其是两岸、外交、国防、财经,能源各方面,随着制衡机制的回复,将有较大的折冲与调和空间,而不致于偏于一端,全然将一党狭隘之见直接变成政府的政策。最起码,贪腐横行无忌的状况应受到较大的牵制与监督,不致于太过无法无天。

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如果在朝党独大而在野党偏小,则制衡机制大大减损,避免滥权的民主核心价值就无从彰显。如果朝野政党实力相当,虽然党争比较激烈,但权力专断的可能性会小些,决策的包容性与周延性可能好些,虽然没有一个政党或其支持者完全满意,但民众对政府的运行方式可能比较放心,民主品质的维系也可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