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职人返乡造梦 大溪味正得食

大溪味举办正得食餐宴,使用在地青农所提供的食材,让在地产业连结,也展现食农土地关怀。(丁厨房提供/吕筱蝉桃园传真)

黄冠霖(左)与陈美霞(右)夫妇回到故乡大溪创建溪房子,串联在地职人,协助大家一起成长与发展。(陈美霞提供/吕筱蝉桃园传真)

大溪区长徐景扬。(大溪区公所提供/吕筱蝉桃园传真)

动员令─桃园市大溪区

桃园市大溪区是著名观光区域,原在台北从事广告业的黄冠霖与陈美霞夫妇,2015年回到大溪老家,在大汉溪旁盖了1栋灰色现代建筑,并以大溪谐音取名「C house溪房子手作」,开始串联在地餐饮业、小农、工艺及文创职人,协助大家在家乡发展,以大溪味写下在地风景,推广大溪的人文风土。

陈美霞说,小时候觉得大溪很无聊,除了大溪老街,只剩农业或小型工厂,对年轻人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因此自己求学时期到结婚生子都在台北,因与老公从大学起就非常热爱各类手工艺,惊见台湾有许多杰出手工艺者,即便技术再厉害,许多仍是「闭门造车」,相当可惜,便兴起推广手工艺的念头。

交流平台 住家兼工作室

夫妻2人花了10年时间打造梦想蓝图,盼打造出工艺职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能尽情发挥专长,并且跨界、跨领域合作,用手作的温度创造生活中的感动。夫妻俩2015年回到大溪,盖了自家结合工作室的「溪房子」,以此作为基地,成为各类型手工艺研究平台,办展览、推课程,串联国内外职人互相交流。黄冠霖则未放弃台北的设计工作,自此开启通勤生活。

溪房子的空间灵活运用,艺廊般的展览空间,触目所及的木桌、木椅及装饰品,都来自在地创作者,这里同时也是私厨餐厅,木桌有时摆满佳肴,有时展示艺术家作品,许多人在此合作。

陈美霞说,「最初的起心动念,一群人一起做喜欢的事,得到的应该会是加倍的快乐。」但是单靠兴趣、做喜欢的事无法谋生,台湾的环境对于工艺或艺术并不友善,夫妻俩希望透过地方创生,集结大家力量,让每个工艺者都能凭借兴趣生活与生存。

私厨驻点 打造茶衫品牌

一开始回到大溪万事起头难,习惯都市生活,回到乡村对于地方不了解,也有刻板印象,想深入大溪的底蕴,需要在地人引领才能了解。陈美霞发现工艺与吃、住脱不了关系,四处参加活动交朋友,某次逛市集时,发现穿着蓝带主厨的丁伟鸿在摆餐车,一时好奇便主动邀约提供空间,2017年私厨「丁厨房」就这样在溪房子落脚。

「一开始觉得是诈骗。」丁伟鸿笑说,当时觉得陈美霞很奇怪,但对方不放弃又上门找了2次,经历4个月讨论彼此想法,他才欣然同意进驻溪房子。他说,有了店面就不必再四处摆餐车,还有更多时间挖掘在地食材、认识更多大溪青农,并将这些在地农作摇身变为欧美异国料理,好吃且好看。

溪房子2018年再与驻点工艺家吴岱纭合作,打造出自有品牌「茶衫」,坚持使用天然素材订做自己的慢时尚,打造不褪流行的服装,希望大家买好一点、买少一点,「有意识的消费」选择友善地球的服饰。

跨领创作 借着餐桌串联

因有相同理念,陈美霞聚集到愈来愈多跨领域职人,2020年以「餐桌」为发想,串联地方农渔业、餐饮与工艺职人,她与丁伟鸿以新菜发表的形式,策画「正得食」餐会,从料理出发与其他大溪工艺第2代职人协作,创造出精采的「大溪味(WAY)」,打铁店设计「手作开罐器」,木餐盘、木筷则出自「堂和神桌」第2代黄裕凰之手,餐宴所有食材更是全来自在地青农。

大溪味飨宴是场汇聚地方的展演,开启对大溪的不同想像,这样的能量回馈到农夫、厨师跟创作者身上持续发酵,让每个人从起初可能只是单纯回乡继承家业,透过大溪味这个机会,让心中想要改革与创新传统工艺的愿景,得以用不同形式实践,也让家乡老一辈及新世代都能用不同方式认识大溪产业与职人们的坚持。

丁伟鸿说,这几年来认识很多青农,大家共同理念就是推广更多民众吃在地、食当季,用饮食探讨人与土地的关系,包含丑蔬果与农产格外品、大溪韭菜造成的肥料污染等问题,与消费者面对面「说菜」,也希望让更多人对吃的有不同的想像,透过地方串联、资源互通,进而带动地方产业升级。

动员令─桃园市大溪区

● 人口数:94,607人(2023年12月底)

● 土地面积:105.2平方公里

● 古地名:大姑陷、大嵙崁

● 大溪区长徐景扬的一句话:

大溪拥有好山好水及丰富人文历史底蕴,各领域的工艺职人与在地青农,为大溪注入新的力量,形成大溪美好的新风貌。

● 知名人物:已故艺人「帽子歌后」凤飞飞(本名林秋鸾)、已故艺人阿匹婆(本名林吕有)、已故漫画家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