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策略目標 貴在自知
通常企业策略目标的订定,在于提供企业经营时的行动与谋略的执行规范。举例来说,「到台北」不是策略,而是目标,至于以何种方式准时且安全抵达台北才是策略。因此,策略目标提供组织成员一个明确的指引、使命与愿景。
然而,策略目标的订定,往往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追根究柢,这种落差通常出自于企业的不自知。例如小规模企业一厢情愿仿效大企业,却未考虑诸如规模大小与资源多寡、组织文化落差、跨产业区别等问题,结果往往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的窘境。
因此,订定企业策略目标应先有自知之明,否则若是贸然模仿与实施。东施效颦的结果,犹如阿里山小火车行驶于高速铁路的轨道上,终究是灾难一场。是故,针对组织策略目标订定时,提出以下三点经验之谈:
一、切忌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只会制定出不切实际或理想过高的标准,尤其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却不自知时,最为危险。
例如数年前,本土银行不论规模大小,一窝蜂抢进国际衍生性金融市场业务,结果掀起金融风暴,迄今仍深受其害且争议未歇。
二、切忌华而不实
策略目标不应过度包装,寻求表面光鲜的虚名。若仅有外表好看,而内容空乏,最后终将被识破虚实,应验台湾闽南语的俗语:「看破脚手」。
例如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盲目追求发卡数或市占率,而忽视有效卡(指最近三个月有刷卡纪录者)的经营,结果是发卡愈多、亏损愈大。
三、切忌好大喜功
对于鸡毛蒜皮的功绩,经常侃侃而谈且过度自我吹嘘,这种现象极易形成组织的马屁文化,报喜不报忧,最终必然步上衰败之途。
策略目标以低调、朴实为上策,如同前任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先生,为人谦虚、不炫耀,完全不减损他全球唯一13A央行总裁的光环。
国立中央大学林建煌教授指出:「策略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也就为了企业而采取的行动方案,主要是在『衡外情』和『量己力』下所做的一种抉择。」新世代管理者,在衡量外部情势的同时,更应掌握自身的特性与盘点既有资源,才能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借以开创商机永续经营。
《老子.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指能够察言观色认识别人的善恶贤愚,是有智慧的人;而能够能深自内省认识自己,才是明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