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健保的改革不是只有费率

健保改革不是只有费率,更要有效减少未来高龄化的健保需求。(本报资料照片

9月底健保委员会表示,健保总额逐年成长,109年度已达到7526亿元,预估109年底健保收支短绌达676亿元,110年度总额若以成长率下限2.907%计算,安全准备金总额仅剩0.54个月、短绌771亿元,无法符合最少需要维持一个月的保险给付支出规定。因此近日卫福部预告的「全民健康保险投保金额分级表」修正草案中,基本工资调整,三类族群将跟着调整。民间也已经盛传一般保险费费率及补充保险费费率都将大幅提升。另外,癌症希望基金会8日公布最新民调结果,有63.5%的民众愿意每月多出100元的健保费,过半愿意提高检验检查、药品部分负担,更有77.2%愿意增加平时看小病的部分负担。

我国的全民健保自实施以来,在国际上卓有声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更曾为文赞赏。89年时英国经济学人集团的期刊全球健康国家排名大调查中,台湾在世界廿七个主要国家中名列第二。97年,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在介绍全球五大先进健保制度节目中,就盛赞台湾健保方便、高效率,而且行政费用是全世界最低。

然而,身在其中,我们当然了解台湾的健保还是有很多隐疾。入不敷出的问题几年就让健保可能经营不下去。譬如102年才实施二代健保,课征补充补费,大大挹注健保署的收入。但105年一般保险费费率及补充保险费费率都加以调降。才四年过去,现在保费又要调升,从这也可以看出健保署的财务、精算预测,都有问题,造成费率的不稳定性,而改来改去的行政成本更是何其的巨大。

不过这次从癌症希望基金会的民调结果所带风向:保大不保小,增加部分负担。的确是我国健保重要的改革方向。其实这也是经济学界长久以来的呼吁,因为如此才能透过诱因机制,影响选择决策,减少医疗浪费,帮助健保达到财务永续。然而这方向,从一开始健保要成立时及多次的修正都难以成形,原因是都会有某些社会团体或是立委,一再的倡言如此对弱势团体公平,弱势团体也是人,他们可能连小病都付不起,而且弱势团体也无法付出更高的部分负担。其实要破除这样的论调,需要国家能够有其他对弱势团体的社会福利照顾,不要将健保跟社会福利混为一谈。

另外的改革方向有三点。第一,先进国家的医疗结构设计,小诊所与大医院为互补。台湾健保包山包海,民众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又很方便。民众衡量小诊所在设备及医疗服务范围上无法与大医院相比,便纷纷直接到大医院寻求医疗照顾。不公平竞争的结果造成小诊所客源逐渐流失,有些甚至关门大吉。而大医院医师,因论量计酬及受部分医院采用「论量抽成的支付薪水制度」激励,纷纷多看病人。大医院人满为患,病患又不断抱怨门诊时间太短,形成医病关系的紧张状态。

第二,健保给付采齐头式平等,不论科别、看诊时间长短,给付价格都相同。因此医疗资源大幅流向风险、高支付的科别,如皮肤科眼科;也导致高风险科别,如外科妇产科的医师人力日渐减少。形成「低风险、高收入」、「高风险、低收入」的吊诡现象,医师选择执业科别的失衡日趋严重。长此以往,有人已经预测,未来妇产科、小儿科医生将会相当缺乏。恐怕连生小孩都要到东南亚去。

第三,台湾社会高龄化将带来更多医疗及长照需求,未来应加以落实医疗分级及完善诊所照护网路。我们应运用行动数据、人工智慧等当代科技,推动精准医疗,并透过预防医学,确实减少人一生中需要卧床的时间,建立一种「不需长照的长照体系」。才能有效减少未来高龄化的健保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