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部海域污染 弘光学者测高美湿地含塑胶微粒
弘光科大学者温志中针对3处海域进行水体采集,发现高美湿地塑胶微粒数量最多。(陈淑娥摄)
为了解中部海域受塑胶微粒污染情形,弘光科大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副教授温志中,针对紧邻高美湿地清水大排、连接台中港安良大排与大安海水浴场海域进行水体采集,发现高美湿地塑胶微粒数量最多。温志中表示,塑胶微粒随水流作用下,沿岸影响可能达30公里,离岸范围也可达10公里。
温志中指出,近年来除了检测海水温度、盐度、酸碱值、溶氧量等数值,在检测水体过程中,同时分析附近海域水体中是否受到塑胶微粒污染。为了解中部海域受塑胶微粒污染情形,针对中部沿海进行水体采集,地点为紧邻高美湿地清水大排、连接台中港安良大排与大安海水浴场海域。
在分析采集后水体,以尼罗红(Nile Red)染剂进行染色,使用相位差萤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皆发现有塑胶微粒存在海域水体中,高美湿地观察到的塑胶微粒数量最多,其次是大安海域,塑胶微粒数量最少的区域为安良港大排。
弘光环安系副教授温志中检验发现高美湿地含塑胶微粒。(陈淑娥摄)
「塑胶微粒会随着水流、不同季节、风向及潮汐作用下,沿岸影响可能达30公里,离岸范围也可达到10公里。」温志中以大肚溪口为例推估,若塑胶微粒随大肚溪水流往台湾海峡作用,塑胶微粒移动范围,往北移动能到达高美湿地外海,往南则可达彰滨工业区。
温志中表示,塑胶微粒随着河川水流排入海洋,可能散布在生活的海岸环境中,学校积极推动减塑活动,学生也办理营队宣导。另外,学校仍持续对邻近海域进行监测,以便更进一步了解海洋与海岸生态议题。
弘光科大近年来执行联合国17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 14)中的海洋生态计划,学校除了开设相关课程培育相关人才,具体目标便是执行减少各式海洋污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