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航行900海浬测塑胶微粒 东北海域数量居冠「宝特瓶、包装盒」占比高

黑潮说明,四季采样调查,发现硬塑胶占比依然最高。(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提供)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展开「岛航普拉斯」四季调查计划,每季分别于24个测点进行海水表层塑胶微粒打捞、搜集与分析,耗时1年多,出航16航次航行近900 海浬(约1650公里),带回96个样品,今(19日)公布结果显示,东北海域塑胶微粒数量居冠,以硬塑胶占比最高,整体受「生活游憩」、「渔业活动影响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研究员温珮珍根据96个检测数据结果指出,东北及西南海域每个测点、每季节皆发现塑胶微粒。其中东北海域塑胶微粒数量远高于西南海域,在夏、秋两季甚至可达20倍之差距。尤其在基隆及东北角的检测点,夏季时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就有约 25 个塑胶微粒,若将水体换算成国际标准游泳池大小,则相当于有5万多颗塑胶微粒散布于其中。

▲▼黑潮发布2019年台湾沿海塑胶微粒四季调查结果。(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提供)

温珮珍说明,本次调查使用美国非营利组织 5 Gyres所设计网具进行采样,并依塑胶微粒属性分为硬塑胶(如宝特瓶包装盒)、软塑胶(如塑胶袋食品包装袋)、塑胶纤维(如渔线渔网)、发泡塑胶(如保丽龙)及圆形塑胶粒(塑胶原料)5种类型。这次四季采样调查,发现硬塑胶占比依然最高,几乎每个季节及测点皆有硬塑胶存在,可见生活塑胶仍占大宗;其次为发泡塑胶,可能来源为渔业活动如支撑蚵棚的保丽龙浮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表示,尽管东北及西南海域塑胶微粒数量差距大,整体两处数量最多的季节仍在夏季。其中又以主要来源为保丽龙的发泡塑胶微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2-8倍;西南海域在采样季节及地点上虽无明显数据差异,但在安平新港曾文溪出海口可以发现,夏季时塑胶微粒数量偏高,且发泡塑胶占90%以上。

▲黑潮提到,硬塑胶来源广泛,包含生活中各式器具,甚至还有人为蓄意丢弃。(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提供)

黑潮推测夏季时东北角占比提高的发泡塑胶来自西南部,并可能与养蚵产业、沿海渔业相关。每年3至6月为西南沿海浮筏牡蛎养殖的收成季节,同时也是保丽龙浮具的汰换季节,每年西南沿海牡蛎收成估计需淘汰5万个保丽龙浮具,若未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台南沿海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更可能随海流漂流、不断崩解,成为其他县市的废弃渔具及塑胶微粒污染

黑潮也提,除了夏季,其他季节主要还是以硬塑胶占比最高。硬塑胶来源广泛,包含生活中各式器具、交通工具、电子产品以及大量的一次性外带容器,可能因为人为蓄意丢弃或处置不当,经由排水管下水道河川迳流等流入海洋,再因长期日晒、海浪拍打而逐渐裂解为现今无所不在的塑胶微粒,并进入食物链影响海洋生态人体健康。

▲黑潮呼吁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废弃保丽龙浮具的管理。(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提供)

黑潮最后说明,发泡塑胶(保丽龙)于夏季调查时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推测可能与西南沿海养殖渔业有关,呼吁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废弃保丽龙浮具的管理,如推广使用套网包覆保丽龙浮具、对回收浮具给予回收奖金、开发新式浮具等政策确实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