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稻田复育圆满成功 石梯坪举行「海梯田巴格浪」仪式

▲「海稻田」如今已为石梯代表地景之一,20多年前,花、东海岸稍有腹地之处,几乎都是层叠的古老梯田稻浪海浪共舞的壮阔画面让东海岸的临海梯田成为台湾独一无二的临海梯田。(图/花莲林管处提供,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春耕开始之前,阿美族为更美好的未来进行祝福的重要仪式「海梯田 巴格浪」,19日在石梯坪举行,参与活动的有林务局科长陈超仁、花莲林管处副处长李政贤、花莲区农业改良场助理研究员孙正华徐仲禹、在地农民部落耆老族人,活动圆满成功。

已参与迈入第7年海稻田复育计划的农民吴明和说:「从休耕到复育的过程非常辛苦!刚开始与林务局合作海稻田复耕,维持在地生态,但是水田没有水,后来到林班地引水,才顺利复耕。现在海稻米的销售也稳定了,很快就被预定一空,让我们有信心继续种下去,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20多年前,花、东海岸稍有腹地之处,几乎都是层叠的古老水梯田,稻浪与海浪共舞的壮阔画面让东海岸的临海梯田成为台湾独一无二的临海梯田。但由于水路失修,东海岸的梯田有许多已陆化消失。

林务局因为注意到水梯田陆化、弃耕对生态与文化造成的多重危机,自民国100年起与港口部落合作于该地推动水梯田生态复育完成10公顷的梯田复育缫,重现广阔之湿地生态。并以「海稻米」作为梯田复耕之稻米品牌及传达水梯田上友善农作的坚持;也连带提高在地议题关注度

「海稻田」如今已为石梯坪代表地景之一。并于105年开始补助台湾好食协会办理「花莲丰滨石梯坪水梯田活水计划」,持续维护石梯坪水梯田特有湿地生态环境与文化景观,扩大东海岸湿地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提升水梯田湿地生态系生物多样性,同时传承阿美族传统生态知识,设计并结合生态品牌行销,实践部落原有之里山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共存。

106年度除持续进行湿地生态复育外,并进一步导入部落的人力资源及培养志工团队,规划水梯田生态环境展示空间,期透过部落传统文化与原有生态知识结合,深耕培力社区。同时结合水梯田之产出食材及传统技艺,串连部落特色旅游及活动,增加部落居民于农田参与及导览培训

本年度除持续进行湿地生态复育外,并进一步建立可传播农业资源、生态导览培训手册;举办水梯田生态工作坊食农活动,期以传递水梯田保育的理念及对内执行农务居民的训练。本年度亦将寻找适种于石梯坪水梯田的香米品种,借由盐份创造饱满香气的海稻米特色,另以友善农业发展为主题,提供志工训练及文化导览,鼓励农民及当地老人家担任农作老师,让部落族人共同协力参与,达到环境教育功能。而花莲林管处自102开始执行「国家重要湿地保育计划」更以点、线、面营造策略向南向北延伸,于吉浦峦、复兴、静埔及丰南等11个部落社区持续扩展水梯田复育面积累计达37.19公顷并办理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市集活动,协助研拟行销策略、品牌包装设计,辅导农户进行绿保标章认证,让农民可以生产收益之余还能兼顾生态,期望扩大栖地保育面积及及效益,提供生物缓冲、多样化的栖地选择,最终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