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网路时代催生吓阻理论3.0(柳惠千)

利用网际网路进行线上教育远距治理成为常态。(Fortinet提供)

1945年8月7日,美国的吓阻理论权威专家伯纳德.布罗迪(Bernard Brodie)和妻子一如往常在路口杂货摊买了一份《纽约时报》,当他打开报纸看到斗大的标题矗立眼前——第一枚原子弹落在日本。眼神疑惑的他转向妻子,喃喃自语的说:「我毕生研究的理论都过时了」,当下便意识到原子弹的发明是军事战略的重大改变。1945年之前的人类历史中,冲突与安全的概念是聚焦在双方进攻与防守的能力上。虽然战争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但人们也普遍认识到战争随时都可能发生,做好战前准备是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军队的主要攻防概念简单易懂,进攻行动以便造成敌人损失,防御行动以便减少自己损失。

核子武器的出现澈底改变了传统攻守之间的平衡,更创造了以发展进攻为主体的作战环境,除了相互保证毁灭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核武的第一击,战争的代价是一种全人类灾难。核子武器的问世具有可怕的破坏性,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框架来管理核子时代的危机总动员。从冷战开始至今,核武吓阻的战略方针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保障,但是军事上的吓阻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传统的国家安全就包含了军事吓阻在内,它能够实现国家的目标或借以避免战争。例如军事力量可以部署在国家边境,用以显示防卫决心,借此遏制敌人的攻击企图。当人类科技发展的脚步迈入核子时代,核武器代表着不可测试威胁,和无法承受的战争后果,战略上必须彻底改变面对核武威慑的态度。过往的军事准备就是为了要赢得战争,武器的数量与质量成为发动战争的催产物,核子武器的出现具有不对称作战的优势,反而因此形成吓阻手段并达到遏制战争的目的。拥有军事武器的目的,尤其是核子武器,反而期望它永远都派不上用场,巨大的核战代价逐渐成为维系和平的重要因素。

今天,全球所有国家在网际空间运用与依赖快速成长,网路吓阻自然成为各国竞相采取的竞争手段。借由网路形成的破坏性和革命性空前的,它所造成的巨大影响难以预估,从战略的眼光来看,在许多方面都与核子武器的问世极为相似。冷战期间的核武吓阻是直截了当的,发起核武攻击的一方显而易见,制造核武器的科技门槛相对较高,使用核武器更被视为不可跨越的战争红线,运用核武的动机无非是想获得战略上的优势。然而,这些核武器的特性却几乎都不适用于网路世界的吓阻手段。想要成功辨别出网路攻击的来源十分困难,想要报复性的反击网路攻击的一方更需要技术,执行网路攻击的科技门槛与准备时间不高,使得藏匿在网际空间的骇客可以遍布世界所有角落,想要定义相关的操作红线几乎不大可能。网路时代已经到来,战略思维在吓阻手段的限制之外,获得了全新思考的空间。吓阻理论的成功让许多人尝试把它应用到所有的竞争媒介上,事实显示它在网路时代下反而成为「恶性螺旋上升」的动燃器

此刻在全球疫情肆虐的风口下,利用网际网路进行线上教育与远距治理成为常态,加速虚拟实境与人工智慧的快速发展,正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构吓阻战略环境的黄金时刻。因为未来面对网际网路的攻防威胁时,应对的方式不再是传统武力的吓阻概念,而是在逻辑上创造性的超越,或许称它为吓阻理论3.0吧。(柳惠千/曾任华府智库CSIS访问学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