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业的内容荒
在中国,电影公司除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中影集团外,近年兴起一众互联网影业摩拳霍霍,欲瓜分电影市场这块大饼。当今正逢科技挂帅,带动各产业发展的时代,但在电影产业中,互联网公司是呼风唤雨,还是深陷泥淖?
最早踏入电影领域的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要属乐视,2011年底乐视影业成立后至今已参与11部电影,此外,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型互联网公司近年也都成立影视子公司,其余如爱奇艺等线上影片公司、甚至旅游业途牛都参与其中。
2016年恰逢互联网影业多部大作上映,细数票房成绩与投入规模,互联网影业表现并不佳,虽握有发行管道、数据分析能力甚至强大资本等优势,但在电影最重要的本质-内容,显然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底蕴。
综合陆媒资料,首先是互联网影业中的老大乐视,年初的「盗墓笔记」开出1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漂亮成绩,在去年中国票房榜前10名占一席之地。但随后重注押宝的「爵迹」、「长城」,票房口碑并不理想,导演郭敬明、张艺谋再度登上众多毒舌影评的嘴尖。
去年失利使乐视影业估值大幅缩水了28亿元,今年初融创中国融资金流紧张的乐视集团,其中10.5亿用于乐视影业15%的股权置换,按此推算,乐视影业估值为70亿元,而去年5月乐视网公告乐视影业的估值为98亿。
而隶属当今中国互联网巨人的阿里影业,首部主投的「摆渡人」同样失利,巨额资本集结梁朝伟、陈奕迅、金城武等巨星,但票房仍打不开,后续口碑也负面居多,据了解,该片票房须超过10亿元才不会亏本,而截至1月底该片票房约5亿元。
不同阿里、乐视走巨星云集路线,互联网大腕腾讯影业去年主导的「少年」,走低成本投入的小清新路线,留力试探的结果,「少年」表现平平,累计票房不足1,600万元。
去年9月时已有业界人士指出,互联网影业虽欲颠复电影界,但电影终归是慢工出细活的内容产业,大资本快餐式的投入,将使互联网影业仍为电影门外汉。
搭对IP风潮 名利双收
但互联网影业仍有成功之路,关键就在智慧财产权(IP)。作为去年腾讯影业参投的「魔兽:崛起」正是跟对了IP,该电影成功引起众多游戏玩家、小说读者兴趣,在中国创造14亿的票房,进入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前三甲。
乐视影业去年成功的「盗墓笔记」也是搭上IP风潮,该小说数年前推出已经引起轰动,更有诸多衍生的同人创作,热潮不减。但IP投资也非万灵丹,郭敬明、张艺谋等名导作为另类IP,「爵迹」票房口碑双败,「长城」引起多数影评批评。
故互联网影业应发挥本身数据分析优势,才可在电影领域脱颖而出。虽然最弱一环电影内容难以分析,但可透过寻找各个时间点在风口上的IP,带动自家电影在市场中的注目。
此外,阿里影业同时投资中国3大电影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闻、博纳影业也成另一战略,透过强大的资本力量达成影业避险,无论哪家公司得利,自己都能确保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