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北斗 走近天涯牧星人

发射成功现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现场。(梁珂岩摄)

北京时间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大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5次飞行,也是今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取得的第25次连胜

从发射到宣布成功的4小时

9月19日22时07分,搭载着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

20日2时21分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传来圆满成功的消息。从火箭发射到宣布发射成功的4个多小时里,发射中心的许多岗位人员都在幕后紧张忙碌,全力以赴确保发射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火箭点火后,发射场远控大厅内,上面级指挥员陈攀开始了新的忙碌──时刻判读上面级数据状态,同时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确保上面级工作一切正常,并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在热温未散的发射塔上,塔勤分队平台操作手姚云第一时间带领平台岗位人员,一层层爬塔架检查每个平台操纵箱、摸排每个液压管路,确保设备安全。

●发射场测量系统指挥员宋文波,利用车载遥测系统,对火箭起飞阶段的前200秒进行跟踪测量,处理、分析和存档相关资料

●22时15分,通信系统工程师王峰正娴熟地操作通信设备,与此同时,还兼顾任务通信网的资料传输保障任务。

●22时20分,火箭点火约1000秒后,应急资料处理负责人邹海彬,分阶段对基础级、上面级进行准即时处理与分析资料,为指挥员提供精度更高、全面的资料支撑。

●9月20日1时42分,中心电脑软体维护工程师赵淑敏,在卫星与远征一号上面级分离后,对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进行初轨计算,同时密切关注指显软体中卫星的状态和相关参数解算正确性,为卫星总体的指挥决策提供资讯支撑。

●2时20分许,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太阳帆板展开,西昌指控大厅掌声开始响起。工程师邹祎还顾不上庆祝,他要准确切换大屏画面,为任务宣布成功做最后的准备。

●2时21分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伴随着大厅如雷的掌声,熟悉的大红屏亮起。

守望北斗牧星人坚守在阵地

大陆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已经达到14颗,而距离年底组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目标也仅剩4颗。

看惯了火箭点火时的震撼,但你可曾知道,北斗导航系统为大家提供精准方便快捷的服务的背后,是无数北斗人的默默付出。

在大陆的东北边陲白山黑水之间,坐落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卫星管控队。作为北斗卫星地面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队主要负责卫星初始资料的接收与分发,并为卫星精密定轨提供即时观测资料。就是这样一个个遍布大陆的小小卫星站,其运行品质直接影响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已是午夜,当笔者走近该队机房,值班技师张立军独自在机柜前进行资料记录。张技师带着一副眼镜,平时话不多,但只要和他一聊起北斗,他就会两眼放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在半年前还是一名出纳。

那时,刚来队报到的他,面对设备也是一窍不通。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刻苦努力和骨干帮带下,他就这样从一个门外汉升级成为技术骨干。两个月通过岗位考核,三个月成为岗位负责人,四个月成为带班员……「北斗是大事,这里就是我干大事的地方!」张技师的这句肺腑之言大概就是他「开挂」的动力吧!

说到这里,张技师憨憨一笑:「说实话,真想去发射场亲眼看看自己每天管着的卫星是怎么上天的!」

第二天一大早,赶来接班的,是站里的「大姐大」──工程师陶芳。刚刚坐定,陶工便在设备前熟练地操作起来。在陶工面前的设备是该队自主研发的北斗二代地面运控系统自动执勤系统。荧幕上,18颗组网卫星如同舞动精灵,卫星只要出一点问题,「铛铛铛」的声音便会立刻提醒值班人员进行检查。

「正常运行2098天」,荧幕上的字样在提醒着大家,从正式组网成功到今天,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已经为亚太地区服务了整整2098天。

2098,也是这群默默无闻的牧星人坚守的天数。时光轮转,冬去春来,牧星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坚守却从未有过一分一秒的间断。

在机房外,北斗三代地面运控系统正在进行紧张布置,预计在今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之际,这套全新的系统也将正式投入使用,而对于这群牧星人而言,这又将是他们一块日夜坚守的全新阵地。

入夜,走出大楼,「立志北斗 建功铺路」八个大字星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在倾听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