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籍英军:我们才是香港抗日的主力
去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无论是大陆、台湾还是香港地区的中国人,都因为对同一段历史当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引发了认同危机。在中国大陆,人们为了究竟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政府,在对日抗战的过程中是谁扮演「中流砥柱」的作用争得面红耳赤。在台湾,大家则是为了究竟该跟着马英九政府一起纪念抗战胜利,还是应该与日本人一同谴责盟军的无差别轰炸而争论不休。
至于在战时为英国殖民地,现在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香港,也存在着该从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还是华籍英军的角度纪念太平洋战争的历史问题。一般而言,立场倾北京的建制派着重于强调香港沦陷后,由中共所扶持的港九独立大队于新界还有九龙地区从事的抗日游击战,并且忽略并贬低英国人的作用。
相反的是,主张香港自治,甚至于独立的所谓本土派人士,则偏好以宣扬英军,尤其是华籍英军在香港保卫战期间英勇奋战,保卫家园的历史记忆,来树立一种有别于中国认同之外的国族认同。那么,夹杂于建制派与本土派,曾经于太平洋战争期间以英军身份参加战斗的老一辈香港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段令自己立场尴尬的历史问题呢?
蔡彼得先生与当年他们击落日机时使用的防空砲砲弹弹壳。(许剑虹摄)
参加英军的香港人
1922年8月出生的蔡彼得是道地的香港人,他的父亲在何东家族开设的缆绳厂任厂长,家里一共有十一个兄弟姊妹。根据战前港英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香港的华人与英国人平常并不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读书,所以蔡彼得表示自己从小时候开始,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尤其是对日抗战爆发以后,包括他在内的绝大多数香港华人,都对饱受日本侵略的祖国同胞持同情的态度。
广州沦陷后,时任香港总督的罗富国爵士(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颁布了《征兵法》,要求在香港出生的年轻人,无论男女都必须要进入驻港英军或者其他的民防机构服务,以应对已经准备将侵略目标扩大到欧美在亚洲殖民地的日本帝国。蔡彼得的大哥与两个姐姐因此加入了负责救死扶伤工作的圣约翰救伤队。
至于蔡彼得本人,则因为在溜冰场结识了一些在英军服务的华人朋友,而于他十九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41年的10月做出了当兵的决定。不料,在鲤鱼门接受砲兵训练不到两个月,蔡彼得就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硬着头皮走上了战场。在移防鸡笼山砲兵阵地移防的过程中,遭到日军飞机炸死的香港同胞尸体虽然已经被清除完毕,但是蔡彼得仍能够看到轰炸后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
不过,在1941年12月13日的那一天,蔡彼得所服务的第17高射炮连成功击落了一架出现在鸡笼山砲兵上空的日本海军九四式水上侦察机。回想起这段历史,当时负责搬运弹药的蔡彼得还是感到十分兴奋,指出英国人将一整只羊煮成了咖哩以奖励他们。当时在鸡笼山上共有两门防空砲,其中一门高射砲由八名华人操作,另外一门则由八名印度人操作。
蔡彼得还记得指挥则两门高射砲的,是一位名叫陈亨利的华籍军士长。由于在香港保卫战中的英军官兵,几乎来自于大英帝国在全球的所有殖民地,因此蔡彼得等华籍官兵,都有着一般两岸抗战老兵所没有的特殊经验,那就是要在充满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履行自己的军人职务。对此,蔡彼得表示华人与印度同袍相处的还算十分融洽,英国长官对待他们,也不存在着什么种族上的差别待遇。
尽管来自英国、加拿大、印度、澳洲、纽西兰、缅甸与香港本土的士兵万众一心的团结在米字旗之下,英勇迎击来势汹汹的日军,但是在英日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大英帝国的抵抗还是在1941年12月25日宣告瓦解。而蔡彼得等在英军中服务的香港华人,也在港督杨慕琦(Sir Mark Young)向日军第23军司令酒井隆投降以后就地宣告解散。
虽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蔡彼得仍以自己二战的英军服务经验为荣。(许剑虹)
加入英军服务团
香港沦陷后,遭受日本宪兵队强制收编的香港华人警察,还有大量因受到「大东亚共荣圈」宣传,而与侵略者站在一起的帮会人士,开始协助日军四处搜捕华籍英军的下落。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蔡彼得带着老父亲经由新界返回广东避难。为了谋生,蔡彼得在广州期间还当过两个月汪精卫政权的和平建国军。他表示沦陷区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好,但是因为没有战争的缘故,大家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等到形式稍微稳定了以后,蔡彼得返回了香港,并透过自己过去的英文老师张锦伦协助,同由人在广东曲江的英国陆军中校赖廉士(Lindsay Tasman Ride)领导的情报机构英军服务团(British Army Aide Group)。蔡彼得主要的工作,是在金钟及太古船坞一带搜集日军维修船只的情报,以提高陈纳德将军指挥的第14航空军轰炸香港的精准度。
提起盟军轰炸香港的那段历史,蔡彼得回忆他常去活动的湾仔修顿球场就曾经为B-24投下的炸弹给炸出了一个大洞。而且在那个精准导引炸弹尚未诞生的时代,也难免会有无辜的香港市民在盟军轰炸的过程中遭到误击而死伤。据蔡彼得回忆,大多数的香港人并没有因为这些死伤而痛恨盟军,因为日军在早先空袭香港的时候,也夺走了不少的人命。
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与其死在盟军的误击之下,香港人更难以忍受看到日本士兵必须要鞠躬敬礼的屈辱生活。因此凡是任何有血性的香港人,都打从内心的支持一切在港岛、九龙与新界地区活动的抗日势力,无论是英军服务团还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不过,蔡彼得却也指出,主动替日本人效力的香港人也是存在的。
其中,曾经跟蔡彼得一同在第17高射炮连服务的张查理,在日军占领香港以后便积极的与台籍日本兵交往来换取经济上的利益。在日本占领下的香港,有大量台籍日军进入日本宪兵队服务。他们的工作,不是看管盟军战俘,就是替日本宪兵队审讯与拷问抗日份子,因此留给港人的印象十分恶劣。身为英军服务团一份子的蔡彼得,遇到台籍日本兵自然也是避之唯恐不及。
1945年9月,盟军在香港中环胜利纪念碑前举行胜利游行,图中可见代表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网路照片)
以国军身份迎接抗战胜利
令蔡彼得所没有想到的是,有一次他在前往惠州向英军服务团报到的路途上不幸与二十多名老百姓一起遭到在广东活动的湖南地方部队抓了壮丁,就此成为了国军的一份子。在那支勉强可以被称之为正规军的散兵游勇中待了三个月,蔡彼得他们不仅连制服都没有发到,还因为要躲避日军的扫荡而天天到处转移,一点作战的机会都没有。
幸运的是,一位国军的排长观察到了受过英军专业训练的蔡彼得身手与其他被抓去当兵的活老百姓不一样,决定偷偷带着他脱离了那支杂牌军前往惠州向赖廉士报到。没有想到抵达惠州以后,他在英军服务团的直属长官人又刚好被调去了昆明。在迟迟无法回归英军服务团的情况下,他也只好将就的先进入惠州的陆军独立第9旅服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之后,独立第9旅作为第4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的先遣部队,开始往日军控制的博罗方向发起进攻。由于日军已经主动由博罗撤退的缘故,蔡彼得没有机会在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面对面的战斗。不过,在经过一座村庄的时候,蔡彼得到是出面替一位遭到日军残兵强奸的中国孕妇止血,所以他认为自己也算是为国家民族做了贡献。
大局底定以后,蔡彼得便向独立第9旅辞行,收起了背囊返回故乡香港。提到战后初期香港的第一印象,就是除了悬挂米字旗的公家机关外,老百姓都家家户户挂出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迎接抗战胜利。由此可见,中华民国政府与军队英勇抗击侵略者,并且带领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的壮举,确实令海内外所有华人感到与有荣焉。那段时间,也是港人中国认同最高涨的时候。
蔡彼得认为,香港保卫战功劳最大的是加拿大士兵。(二战退役军人会)
复杂的国族认同
在二战期间当英国兵的蔡彼得,由于具备有别于国军与共军两支不同「中国军」的战争经验,因此显然符合香港本土派人士眼中的政治正确。然而,由于港英政府并没有公平对待华籍英军的原因,战后一度进入香港华人志愿兵团服务的蔡彼得做出了提早离开部队,而且永远不向女王头像敬礼的决定。不擅长讲英文的他表示:「我对英国佬没有感觉。我替殖民地当兵,不是帮英国佬,是为香港。」
对中国人身份具备高度认同的蔡彼得,在国共内战期间还参加过花式溜冰慈善表演活动,为东北的战争难民募款。固然,蔡彼得认可文化上的中国为自己的祖国,但是对于到底谁是在香港抵抗日本的主要力量,他的看法又与建制派存在着差别。至少看在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他眼中,东江纵队或许在情报搜集与拯救盟军飞行员有些许贡献,但是却始终是一群无法扭转大局的乌合之众。
现任二战退役军人会会长的蔡彼得,对于自己当年保卫香港的历史仍感到非常骄傲。虽然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英国人,但是却仍认为做为香港保卫战主力的大英帝国军队之功劳不能被抹灭。蔡彼得表示,来自加拿大的士兵在香港保卫战的过程中死伤最为惨重。所以既不是建制派,也不是本土派的他希望特区政府能一视同仁地看待所有为保卫香港而牺牲的盟国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