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专家:预计2025年LPR将大幅下降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时隔14年,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指出,本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将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
分析人士认为,2025年央行将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降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在“2024中欧金融与投资论坛暨CLF50冬季会议”上指出,当前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我国央行降准还有较大空间。降准是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在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商业银行的息差压力。
“双松”组合加强政策效果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连平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此前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在政策力度上尚有不足。货币政策基调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背后是当前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有效需求不足,2025年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推动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2025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0.3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而且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
LPR和贷款利率降幅大
2025年,降息、降准将有哪些操作空间?
连平认为,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市场流动性供给、推进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加快信贷增长,刺激需求扩张。
一是流动性需求增大,央行将扩大总量工具操作规模,通过降准、增加买断式逆回购与MLF等公开市场操作规模、购买国债、政策性银行购债等工具释放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适度宽裕,满足国债与地方债的较大规模发行需求与消费恢复、投资扩张的预期资金需求。全年有望降准1个百分点左右,释放近3万亿元以上流动性,其中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下调空间有限,预计降准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
二是考虑内外部因素影响,降息幅度可能与2024年相当。2025年扩大有效需求、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仍然需要央行继续适度降息,但幅度不会过大,总体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2024年央行政策利率降幅在30BP—50BP之间,一年期与五年期LPR降幅也分别达到30BP与60BP,市场利率与国债收益率降至低位。目前银行净息差面临一定压力,2025年再度实施更大降息风险相对较高,且利率工具需要为将来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预计全年降息可能在40BP—50BP左右。
“降息有利于债务置换发挥更大政策效能。由于目前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由此可见,未来降息仍有空间,考虑到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还有0.4个百分点左右的降息空间。”盛松成说。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预计2025年逆回购利率降幅为40BP—50BP,LPR和贷款利率降幅可能更大。本轮货币政策转向后,预计降息降准力度将明显加大,尤其是今年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2024年1—11月,我国逆回购利率、一年期LPR和五年期LPR分别累计下降30BP、35BP和60BP。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逆回购降息40BP—50BP,LPR降息幅度在50BP以上,首次降息可能在2025年年初。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