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推用生物相似药 可年省2.7亿
健保署今年7月起推动「鼓励使用生物相似性药计划」;图为民众前往中央健保署洽公。(本报资料照片)
癌症标靶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等使用的生物制剂,原厂药经常是「天价」,欧美国家在原厂专利期过后,超过6成都改用生物相似药,而台湾至今使用率仅7%。健保署今年7月起推动「鼓励使用生物相似性药计划」,医院端每开出一张处方笺,就多给付150点,今年先选定乳癌、胃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5项药品,估算1年可省下2.7亿元健保支出,购买更多创新药品,目标3年内让生物相似药占率提升至30%。
健保署署长石崇良表示,国内原厂药使用量为30%,但健保申报金额占60%以上,原因在于原厂药价格相对高。若原厂已过专利期,改用学名药或生物相似性药已是世界趋势。
英国、美国和欧盟使用生物相似药占比6到8成,日本达5成,台湾却卡在「厂牌迷思」,占率仅7%。
为鼓励医师开立生物相似性药,健保署额外给付150点,且免除事前审查,省下至少1周的行政作业,病患用药不必等,并放宽使用期限,依临床实证需要,健保就会持续给付。
今年先选定6种成分、25项药品试办,包括乳癌、胃癌标靶治疗,以及治疗白血球缺乏症、干癣、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骨质疏松等药物。健保署参议戴雪咏指出,其中最贵的是具有rituximab成分、治疗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药品,原厂针剂一支3.4万元,生物相似药2.8万元,价差约18%。明年将视情况增加名单,预计扩大到癌症化疗药品。
为何医师和民众爱用原厂药?有医事人员私下表示,癌症等重大伤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在国外部分负担20%起跳,但在台湾全由健保买单,对病人和医院来说不痛不痒,当然会优先选择原厂药。
「最重要的还是治疗效果!」胸腔科医师苏一峰表示,原厂药都有经过完整的三期人体试验,而生物相似性药只须证明成分和效果类似原厂药,目前医师和患者看到的临床数据不够多,没人希望自己是白老鼠,当然会优先选原厂药,吁政府应严格把关药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