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最怕遇到「黑天鹅」 央行指出:更可怕的是近在咫尺的「灰犀牛」
▲中央银行用漫画来描述,在探讨经济金融危机的诸多报导中,经常会提到「黑天鹅」(black swan)与「灰犀牛」(gray rhino)风险。(图/翻摄自中央银行脸书粉丝专页)
大家一定都听过「市场的黑天鹅」,意指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而中央银行就指出,其实在探讨经济金融危机的诸多报导中,除了经常提到的「黑天鹅」(black swan)之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风险叫作「灰犀牛」(gray rhino)。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曾以「黑天鹅」与「灰犀牛」为题,示警中国大陆的金融稳定风险,什么是「黑天鹅」什么是「灰犀牛」?央行在脸书粉丝页以一则简单的漫画表达,「黑天鹅」事件,形容发生机率极低、易被忽略的事件,具有不可测性、冲击力道大,以及后见之明等三大特性,其譬喻源自于16世纪的欧洲,欧洲人过去一直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1697年时竟在澳洲发现黑色的天鹅,证明了黑天鹅并非「无法想像」的生物,更衍生出特别的涵意。
央行表示,但是比黑天鹅更可怕的是灰犀牛,表面上看起来迟缓,给人安全的错觉,但其实是有爆发性的攻击力,尤其是国外媒体报导大陆金融灰犀牛风险,央行认为,这种「近在咫尺的敌人」,更让人不安。
这篇「在中国大陆的金融动物园里,应该找寻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鹅」的报导,主要援引中国大陆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官员的谈话,关注对大陆金融稳定构成威胁的若干「灰犀牛」风险;报导中评论,大陆金融体系的「灰犀牛」风险,其实高过「黑天鹅」风险。
央行也借此机会教育,「灰犀牛」是指极可能发生、影响巨大,但被忽视的威胁,不是随机的惊奇,而是经过一系列的警告与明显的证据后所发生的。因为灰犀牛生长在非洲大草原,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灰犀牛狂奔,将有爆发性的攻击力,最终恐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