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全世界都在赚 物联网抢插旗
图、文/今周刊
8月14日,宏达电宣布裁员,当天就有新公司到现场拉布条抢人,这是新旧科技人才交替的场景,硬体制造人才释出,网路应用人才却抢不到人。企业纷纷抢进物联网,新科技人才不再是科技业专属。这意味,在各行各业,都有机会成为职场热门人才。
两年多来,物联网开始受到各界重视,去年《今周刊》推出「物联网」封面故事后,持续关注这个重要趋势,经过一年来的观察,我们看见三大商机趋势:
趋势一:提供服务者,才最赚钱!
物联网正在改写产业的游戏规则,哈佛大学讲座教授麦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说:「它们重新塑造产业界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业。」例如2011年,BMW推出共乘服务系统「DriveNow」,每分钟收费○.三四欧元(约合新台币十三元),你就能租到一辆BMW i3。租BMW只要铜板价,这是物联网带来的改变。
趋势二:你想不到的东西,都上网了!
轮胎大厂米其林在2013年把轮胎也连上了物联网。透过轮胎里装置感应器,等到车队轮胎该换的时候,就主动提醒。日本富士通还开发出「牛联网」,自动量测牛的体温,提高繁殖成功率。就像日本软体银行董事长孙正义说的:「我们将看到一个情形,那就是『没有一项装置不连上网路』。」
趋势三:越老企业,越要跟上脚步!
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去年营收四兆八千亿新台币,这家公司○三年时金融事业占营收比率高达五六%,今年却宣布出售一千亿美元金融资产,重新拥抱传统制造业,关键之一,就是物联网技术。「越传统的产业,用物联网改善的效益越明显。」 IBM 台湾全球企业咨询服务事业群总经理卢志浩如此观察。
新科技人才供不应求,只要沾上边就有机会
104人力银行在八月以「新科技人才逆袭」为名的报告中显示,尽管景气低迷,但物联网相关职缺两年成长327%。不仅台湾企业一才难求,美国、中国也一样,亚马逊、中国微软研究院挖角挖到台湾来。
之初创投创办人林之晨说,今年职缺比去年成长五倍,科技人才面临大断层,「这是产业结构与人力结构大调整,连传统行销、业务等职位也要增添数位能力,成为i人才」。他估计,一流资工系大学毕业生薪资三年内起薪就会突破十万元。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学合作研究中心智慧维护系统中心主任李杰也认为,台湾至少缺一.五万名大数据人才。
既然机会之门敞开,该如何抓住热潮,晋升新科技人才?如果想搭上这波人才列车,职位的工作者可以这样规画:
李魁林说,这是台湾原本就有的优势人才,「市场需求大于学校供给的量,未来在新科技领域中一样很热门。」
二、 行销业务或产品经理(增加数位能力转变成i人才):
一个商业背景的人很难直接跳去写程式,但是培养对资料的敏感度,则是跨入新科技人必要的途径。「现在,网路上的行为都可以被记录分析,将来行销业务的工作也会变成科技工作。」玉山银行数位金融长李正国预言。
三、 资料科学家与资料分析师:
这是新科技人才中最接近核心能力的人,也是因应大数据所新生的职位。但同时,一个资工背景、会写程式的人,若要成为资料分析人才,就必须想办法培养该产业的商业知识。
物联网,带动科技业到传统产业全面洗牌。在新旧世界交替之际,机会留给愿意跨界、勇于突破自己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78期)。
延伸阅读》
顾客没消费,怎么知道他的喜好?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