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之间③|用好金融、好科技打破“犹豫时刻”

【编者的话】

“在北京,看上海”,“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系列于2024年5月17日正式启动。“京沪之间”旨在解析中央政策,探讨上海思路。

第一场研讨会,畅谈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上海战略;第二场研讨会,聚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三场研讨会,关注科技金融。

我们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宿景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曹胜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艺、中国建设银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资深副经理陆怡烽、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亚云,以及天风证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师孔蓉。

本文为“京沪之间”第三场最后一篇文章。

科学家为何不敢干?资本为啥不敢投?企业为啥不敢闯?政府为啥不敢支持?是什么,让他们陷入了“犹豫时刻”?怎么才能做到“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 ?

核心一点,还是要为那些陷入“犹豫时刻”的人们松绑、搭桥,让好的科技遇上好的金融。

“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金融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其他的目标,即社会的目标。” 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在《金融与好的社会》写道。

好金融坏金融,好科技坏科技

在罗伯特·希勒看来,金融本身并不包含一个特定的目标,金融所要服务的目标都源自民众。透过这些目标,我们看到的是每个职业上的抱负、家庭生活中的希望、生意当中的雄心、文化发展中的诉求,以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理想。

所以,金融好坏,就体现在能否更好地服务民众的目标,一要看成本,二要看效率。突破口还是在市场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放在科创领域,就是看金融能否帮助科学家、企业家实现理想。

“科技和产业往往相互独立,看不见对方或利益不一致,而金融搭起桥梁,将两套不同的价值标准对接在一起相互转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曹胜熙8月9日在“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第三场研讨会上解析二者关系。

金融向善,可以发挥激励和合作的作用,构建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聚合不同的主体,共同实现价值。但是,也会有投资不足,或者产生过热和泡沫的可能性。“这是金融与科技、产业相互割裂的表现,但也是交替主导和探索、适应的迭代融合过程。”

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作恶的科技,不管遇到好的金融,还是坏的金融,都是去作恶。

糟糕的是,好科技遭遇高成本、低效率的坏金融。如果金融业的成本很高,投资的效率又很低,好的科技可能还没得到活水注入就干涸而死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近5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

这几年,各界都在呼吁耐心资本,其实,这不是症结所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金融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时把资金投入到真正有科技含量、向善的企业里面。我们需要好金融,支持好科技。

从“大零号湾”说起

可事实上,社会资本风险偏好降低,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的效果有限;金融资源流向科创领域占比不高,银行科技金融产业亟待创新;市场长期资本不足,国有资本投资科创企业的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资本对早期、小规模和硬科技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市场化基金的活跃度不够,社会风险投资参与度难以与日益增长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从事科创工作20年的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亚云坦言,“科技金融总量偏小,风险偏好降低,市场长期资金有限,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依旧突出,导致流向科技领域的资金总量受到影响”。

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这个创新策源地走了10年。人们在谈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时候,不再只想到张江、临港、漕河泾,或者G60。

上海方方面面寄予厚望。2023年1月,上海市科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2024年7月,上海发布并正式实施《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力争到2035年,将“大零号湾”全面建成世界级“科创湾区”之一。

“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第三场,其实就是围绕“大零号湾”的新探索展开的。徐亚云的一线实践表明,要从政策层面鼓励和激发更多的社会资本成为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敢于投,愿意投,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服务。束手束脚的资本市场,培育不出勇于创新的科创企业。

改革开放才能突破四重割裂

投贷联动机制也是与会专家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指出,迄今为止中国的投贷联动机制更多体现为银行内部两部门之间的合作,而非与市场化的VC、PE基金进行合作,因此其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所以,关键是要破解信息不对称,让好金融遇到好科技。

张明提出,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知识产权市场。尽管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规模很小,且银行对此类业务持谨慎态度。“缺乏发达的第三方机构,导致知识产权定价困难,难以实现标准化处理,这进而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

建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资深副经理陆怡烽也强调知识产权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有效的市场,科技金融的发展难以实现”。

陆怡烽还提出了标准化的问题,包括如何评价科创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金融标准化的建设。

涉及技术数据的分享和规范治理也很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冰建议,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合作,主动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积极落实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上海在建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可以探讨哪些是重要数据,这些负面清单对上海自身的建设以及国际谈判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金融业内部有割裂,科技内部也有割裂,金融与科技有割裂,国内国外还有割裂。罗伯特·希勒所说的“犹豫时刻”阻碍了流动性。在开放层面,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为外资开展VC、PE投资增强便利性。

“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第四期,我们主要讨论“新业态 新税制”。请朋友们持续关注。有兴趣参加讨论的朋友,也可以写邮件到zhangjundgf@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