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需精進求突破
进出口示意图。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最近国内查获来自新南向国家学生来台从事风化行业,引发外界对新南向政策质疑。政府说法是台湾已成为新南向国家学生优先选择就学的目标,不应将特定的染黄事件,全面否定新南向政策成果。
政府说法虽然也有些根据,但不可讳言的是,国内各部会为了争取新南向绩效,纷纷推出各项优惠政策。过去也曾发生为吸引新南向国家观光客,政府大幅放宽签证规定,甚至还提供观光补助;但由于把关不严,因而发生以观光名义,来台湾从事不法行业而形成治安漏洞。所以此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绝非个案,而且是层出不穷,政府实有必要重新检讨。
新南向政策是蔡政府力推的政策,主要是要降低对中国大陆依赖。有别于原先南向政策包括16国,新南向共涵盖18国,包括东协十国、印度等南亚六国,以及澳、纽,并强调在需求导向下,追求互利双赢。
然而新南向推动八年以来,虽然近年来台湾与新南向国家贸易成长,投资升温,甚至台湾在东协的投资已经超过中国大陆,而成为台湾海外投资最重要据点。但政府绝不可沾沾自喜,将其归因于新南向政策奏效;因为台湾前进新南向国家主要是因为美中贸易战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并非由新南向政策所驱动。
新南向的措施是在美中贸易战、新冠肺炎,以及全球供应链剧变之前所制定。目前赖政府大致上仍延续执行,并未推陈出新;未来如果还是一成不变,不但旧有沉疴难以改善,持续推动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必须进行大幅调整。
首先,新南向政策标榜「一国一亮点」,但是资源却集中在少数热门国家。例如东协仍是集中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国家,南亚几乎完全以印度为主,许多冷门国家不但找不出亮点,可能连接触的机会都很少,甚至与台湾的关系不进反退而更加疏离。例如去年发生国人被诱拐至柬埔寨事件,但政府却束手无策而无从协助的尴尬情况。
基于此,政府应全面盘点目前新南向政策执行概况,为避免过去夸大不实的范围,必须重新界定新南向的范畴。另外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及在美国主导「友善外包」的带动下,东协及印度成为全球投资新亮点,与台湾的经贸连结因而改变,所以也必须顺势调整。
近年来台湾对新南向国家投资热潮,与先前台商投资动机、市场导向,以及产业分布,均不尽相同。所以必须根据目前台湾海外投资的特色,以及当地国的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完整的规划,并强化与国内的连结;进而推动各国建构新的投资保障及租税协定,以加强对台商的保障。
另外新南向政策也必须与未来政策相结合,才能发挥综效。例如目前经济部力推的「境外关内」,以及「境内关外」的政策,迄今仍限于架构,欠缺实质内容,然而新南向国家绝对是可以切入的重点。
以「境外关内」而言,目的是要在海外建立台湾的高阶制造园区,目前是先在海外寻求合适基地着手,但由于台湾前进当地产业与规模未确定,在定位不明下,很难得到地主国的全力支持。未来应先针对双方之重点需求,制定投资细项规划,并以台湾在新南向投资持续增加的现况,做为谈判的筹码,以争取更佳的条件。
而在「境内关外」方面,除了吸引外国制造业加码投资台湾外,重点应在提升服务业水准,以台湾美食、名品、医美,以及养生等特色,吸引海外高端消费者。新南向国家不但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也聚集全球约六成穆斯林人口;未来必须针对不同客群需求推出客制化措施,并进行差异化行销,才能进一步提升新南向政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