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用複眼看世界 以旅人視角看家鄉
国旅对各地之节点风景仍停留在跳岛式「亮点」,而如何同时带动地方创生与大尺度环境美质暨生态系之优化,仍有待更高之决策定位。 郭琼莹/摄
年假刚过,紧接又将迎接春假,走过疫情之限制,今年年假出国的旅次比过去三年暴增许多,一方面是国人闷久了,想快快出去透气。另一方面,国旅在后疫情反而陷入另类危机,包括旅费CP值不敌出国旅游,而外地的景物新鲜度永远有另一层吸引力。没错,外国的月亮好像比较圆,此包括思维与想像力,以及异地生活体验之新鲜感与好奇度。
而我们的观光主管单位是否曾深切意识到「国旅」的困境与障碍?后疫情之补贴政策,以及对外国观光客以抽奖促销之「撒钱」政策,似并未有效刺激国旅实质环境品质之改造与升级,亦未真正带动我们观光产业之转型。即使以抽奖五千元代券之优惠,如果大环境之景观品质、国际接待力,乃至各种交通接驳友善服务未到位,这些钱撒下去亦只是天女散花,波光乍现。
在地传统老街,四季与晨昏之自然气象景观实不亚于大山大水与动辄投入数亿之烟花式活动。 郭琼莹/摄
话说回来,诸多国内知名生态、文化、历史、人文等各领域学者均不断指出宝岛之美与宝岛的独特性,以及在全球天平上其生态丰富度之唯一性。但这些呼吁却一直未能带动全面性观光政策之改弦易辙,以及服务之创新与创生。
君不见,观光署之「国际宣传」只侧重在其所直接管辖的国家风景区,以及少数自认为外籍观光客有兴趣的夜市。而其他部会之建设与山水资源乃至各乡镇离岛之深度人文与自然资产,却很少见于国际宣传上。许多西方友人说「台湾的山真美,甚于阿尔卑斯山」,但「开放山林」只是口号,却未渗入到如何接待、提供舒适的旅宿、便捷的接驳与多元外语向导之培力。「开放海域」亦无港区水域观光交通,更遑论有国际水平的环岛游轮。有了鸣日号,但停靠各站乡镇,其周边地方风貌之优化是片断的、是装饰性的,而非真正融入生活地景之再现。
鸣日号之车厢设计、餐饮服务均有国际水平,只是邮轮式列车停靠各站之周边乡镇整体风貌仍有待精进。 郭琼莹/摄
若为美丽宝岛的观光发展把脉,观光政策决策者、各地方之营运者,似乎只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来看我们的观光资源皮层,许多深刻之细节不是略过就是视而不见,只侧重在聚焦与烟花式「装扮」,也忘了用「复眼」仔细观察隐藏于各角落或舞台背景后之传统生活智慧。
地方小故事、风土民情之融入国旅乃至国际观光之旅程叙事中,尚待更细致之规画及与地方深度链结。 郭琼莹/摄
而作为「国旅」之受众,如果依然是一窝蜂走马看花,只看网路打卡热点,舍近求远未能转换心情与思维,重新以「旅人」的视角探索自认熟悉的生活方所。如果换个视角从容再认识家乡,其实,一幅幅感人的场景故事将会有令人惊艳的再生加值。漫游、慢游,即使在除夕的中山北路、赤峰街,冷风刺骨的东引花冈岩海岸、寂寥的台西渔村古厝,以及七股盐田的夕阳,乃至基隆和平岛海岸的日出…这些都是近在咫尺的观光资产,何其寻常又何其珍稀!
百年隧道再生、旧港渔村夕阳、港口候车停再生乃至沙洲小岛曲径中之一角落‧‧‧以旅人视角看家乡,将发现无尽观光资产。 郭琼莹/摄
抛开惯性思维导入旅人之深度好奇心,即使在本岛,似亦应得以引领Formosa的观光新曙光!(作者为中华民国景观学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