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缺」商机发烧炒翻天
物稀为贵自古皆然,近期飙涨族群多与市场短缺供不应求有关,而人口老化的缺工现象,催动人工智慧与自动化需求,势将引爆下一波「缺」商机。
文.高志铭
近期缺料、缺货、缺产能题材持续发酵,吸引各方资金源源不断的涌进相关概念股,孕育出盘面上多头领攻新指标。在这「万物皆缺」的年代,劳力市场也因全球老年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缺工的问题,能够替代人力的AI、机器人及工业4.0智慧工厂,也将会是此波「缺」商机的主要受惠者之一,进而成为资金追逐的热门焦点。
新应用带动新需求 引爆「缺」商机
就「缺」商机的故事逻辑而言,基本上都跟新应用带动新需求有关,偏偏市场产能扩充却未跟上脚步,造成供应吃紧情况不断恶化,甚至部分产品供需失衡将延续至2018年,产品报价也随供需缺口扩大而逐步、逐季调升,增添市场对相关个股营运前景乐观的想像空间,带动股价随产品报价向上节节攀升。
例如DRAM(标准型、利基型)之于南亚科(2408);NAND Flash(SSD)之于群联(8299)、威刚(3260)、创见(2451);NOR Flash之于旺宏(2377)、华邦电(2344);八吋、十二吋矽晶圆之于台胜科(3532)、环球晶(6488)、合晶(6182)、嘉晶(3016),甚至连环球晶母公司中美晶(5483)、嘉晶母公司汉磊(3707)都跟着雨露均霑;镜头之于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金氧半场效电晶体(MOSFET)之于大中(6435)、尼克森(3317)、富鼎(8261)、捷敏-KY(6525)。
「缺」商机 成为飙股票房保证
记忆体及矽晶圆为本刊持续看好的产业,即便短线族群股价似乎已涨多,接下来恐将面临乖离率过大后的修正风险,但因产业毕竟走的是一年以上的长多,短线股价震荡后仍将会重回原来的多头轨迹,踏上挑战前高之路。
根据半导体市场调查机构IC Insights最新预估,将今年全球晶片产值增幅上调二倍至一一%,主要就是因DRAM供需缺口扩大、报价走扬所致。
继二月三星十八奈米DRAM出现瑕疵问题而召回后,美光台中厂由二十五奈米转进十七奈米也发生同样情况,且目前良率也不到五成,不仅已要求客户暂停认证程序,可能也需重新检视设计及制程。受此影响,第二季DRAM价格涨幅应会超过原先预期,合约价可能调升15~20%。
IC Insights预估今年DRAM总需求将成长30%(按容量计),但供应商产能却仅成长20%,缺口高达10%。对照去年,今年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37%,NAND Flash也有22%的涨幅;DRAM销售额则增加39%、NAND Flash也将增加25%,且随着报价持续走扬,未来两者都还有进一步上修的可能。
由于在全球三大DRAM厂中,只剩SK海力士仍以二十奈米量产,成为供货最稳定的DRAM厂。威刚因拥有SK海力士货源的火力支援,模组出货量可望维持高档,加上价格逐步走高,营运展望自然乐观。
南亚科则因三星及美光面临的良率问题,获得系统厂或ODM/OEM厂的转单(PC DRAM及伺服器DRAM),传出前三季产能均已被预订一空,可预期未来营运将可随报价调升而同步走高。
在NAND Flash方面,今年厂商虽已全力抢进3D NAND,但良率仍无法有效提升,加上2D NAND产能持续受到挤压,供给难以大幅增加。偏偏新款笔记型电脑加速导入固态硬碟(SSD),预估今年搭载率将从去年第四季的35~36%提升至四五%,又遇上苹果及三星等手机厂大举预订NAND Flash产能,造成第一季NAND Flash供不应求,SSD合约价大涨10~16%。
另因全球晶圆供应吃紧,部份生产NOR Flash的晶圆厂转进手机、网通、电源管理及其他逻辑晶片等产品,挤压原有市场产能,加上美光将出售NOR Flash部门专攻高阶NAND Flash,进一步扩大NOR Flash供需失衡情况。
此外,电源管理及指纹辨识晶片自去年底开始塞爆八吋晶圆代工厂产能,进而排挤到MOSFET的晶圆代工产能,加上新一代PC VGA显卡讲求虚拟实境及4K高效能,将部分MOSFET独立出来,造成PC端需求大增。智慧型手机应用也因新机种开始支援VR、AR、快充、无线充电及高速资料传输介面等新功能,为达节能省电的效果,单一系统内建MOSFET数量明显增加,未来市场供需缺口扩大将是必然的结果,目前已传出第二季有望涨价,激励族群股价提前上演庆祝行情。
人口结构改变所衍生的高龄化与少子化现象,不只普遍存在于许多先进国家,台湾也开始面临相同问题。根据内政部所发布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正式超越0~14岁的幼年人口,高龄化及少子化两股趋势已正式黄金交叉,不仅未来政府对医疗照护的负担将随之增加,也将让劳动力出现供需缺口,制造业及服务业恐现严重缺工问题。
劳工处市场调查发现,就业市场出现人才荒、工人难找,即使释出可受劳动基准法保障的正式职缺,还是不容易找到适当的人才。
由于部分年轻人排斥传产的工作环境,不愿意投入从基层学起的劳动市场,造成资方找不到工人、劳方失业待业的供需失衡结果。一例一休上路后,劳方减少工薪、资方需补替代人力,更让缺工现象日益明显,进而提高市场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度。
面对劳工短缺的发展趋势,全球企业主也已积极寻找合情、合理,且具成本效益的人力运用替代解决方案。在制造业,厂商陆续导入自动化系统、机械手臂等装置,以因应人力短少且成本上扬所带来的冲击。另因人力成本的增加,也造就了一股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动能。
服务型机器人、AI 「缺」商机受惠者
根据MIC预估,全球服务型机器人销售量将从2015年的547万台成长至2021年的1650万台,年复合成长率达20%。
以销售量市占率来看,目前以北美业者44%居冠,亚洲则以40%居次。
服务型机器人可分为个人/家用及专业用,前者占总销售量99%,后者仅占1%。
但专业用的销售额却高达68%,当中以医疗类为大宗,平均单价也最高,占比达32%,其次则是物流类的46%。
因应全球少子化趋势,照护人力未来将愈来愈缺乏,导致有更多高龄、残疾的辅助需求将需要仰赖机器人,此趋势将会带动轮椅、个人辅具、穿戴式机器人的外骨骼,甚至手术、复健等专业医疗的多元商机。(文未完)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867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