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火金马需「独立防卫」 国防院:以利本岛战力保存
▲「汉光35号演习」联合滩岸歼敌作战实弹射击。(图/军闻社,以下同)
财团法人国防安全研究院1月份的《国防情势月报》中,探讨澎湖在台海防卫作战的战略地位。文中提到,随着解放军快速现代化,金门与马祖在台海防卫作战上的政治与心理价值逐渐超过军事战略价值。加上受限于地缘战略,台海一但发生战火,金马必须进行独立的防卫作战,在战时牵制共军,以利本岛战力保存。
此份报告在1月21日公布,共包含「澎湖在台海防卫作战的军事战略角色」、 「北约首次视中国为挑战之观察」、 「亚非民众对中国观感之分析」、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对中国能源安全之影响 」以及「日本军民两用技术之现状 」等五大章节。
其中,有关澎湖在台海防卫作战的军事战略角色,研究员黄恩浩引用《意外的国度:蒋介石、美国、与现代台湾的形塑》(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一书的观点。
他提到,该书作者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林孝庭教授引用蒋介石日记,1945到1954年间,国民党政府、美国与韩战之间的关系。关于「金马撤军」,1950年7月,蒋介石正考虑从金门及福建省沿海的其他岛屿撤军,以巩固台湾本岛的防御,做为向朝鲜半岛战场输送3万3千名兵力之准备。
蒋介石的这个想法源自于美方稍早所发表的声明,指出国民党政府所控制的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包括金门与马祖,将不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范围之内。虽然时任美国驻西太平洋第七舰队指挥官柯克(Charles M. Cooke)上将全力支持台湾参加韩战,但他强烈反对蒋介石撤出金马。
此外,美国总统艾森豪与国务卿杜勒斯原本也对金马地位态度模糊,但若是金马真的撤军,不仅看起来像是对中国示弱,而且会对台湾乃至当时整个自由世界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因而倾向支持不撤。蒋介石最终也让步,并且同意不撤军。
在前述背景下,报告认为,金马原本并非蒋介石的防御重点,若非美国最后坚持且同意支援国民党军队,金马恐早已落入共军之手。事实上,蒋介石在1954年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后,希望大陈岛与金马都包含在协防范围内,然而美国当时的认知是只要协防台湾与澎湖。
报告指出,随着共军快速现代化,金门与马祖在台海防卫作战上的政治与心理价值逐渐超过军事战略价值。加上地缘战略的限制,金马距离中国大陆近,但远离台湾本岛,一旦共军对金马发动攻击,我军将难以防守。因此,金马必须独立防卫固守,在战时牵制共军以利本岛战力保存。
由于当前海峡中线以西已成为解放军空军的势力范围,在缺乏制海与制空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中共对金马发动攻势,金马只能独立进行防卫作战。由于国军将作战指导调整为「滨海决胜、滩岸歼敌」,主战兵力势必集中在本岛滩岸与来犯共军对决,离岛也只能独立固守。
报告分析,从不对称作战的观点来看,共军可能已具备夺我外岛的作战能力,对台可能采取「联合军事威胁」、「封锁作战」与「优势火力打击」等方式。
但是,澎湖在台海防卫作战中,除了可以正规兵力对抗敌军,在澎湖海域布署水雷之外,亦可同时征用海巡快艇与民用渔船,并将其武装化来牵制海上敌军,加上运用箱网、渔网、 蚵架、汽油桶等现有民用工具,对入侵敌军实施海上阻绝,使其登陆行动受阻,将有利我国进行滨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