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竟然是澳门人心中的保护神

炮台足下古亭高,一自清初镇市曹……抚安闾里晨昏继,庇佑孩童意气豪”,澳门诗人陆广毅的诗《澳门柿山哪吒庙》,说的是澳门人别具特色的哪吒信俗。哪吒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少年英雄道教头衔中坛元帅、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哪吒古怪精灵的孩童形象深入人心,但向来不是道教和民间传统信仰神仙系列的主角。可是在澳门,哪吒却是最受喜爱与尊崇的神仙之一。在澳门人的心目中,哪吒是一个不畏强暴、降魔除妖护佑万民的英雄。随便在澳门小巷、公园中找一位澳门本地的大妈问哪吒的故事,都能跟你讲上半天。

大庙

哪吒庙与大三巴牌坊和谐共处

环球时报记者在澳门最热闹的议事亭前地向一个背着书包小姑娘打听哪吒庙的地址,小姑娘指着路说,这里有两家哪吒庙,“大庙在山上,小庙在山下”。小姑娘说的大庙指的是澳门最早的哪吒庙——柿山哪吒古庙,位于柿山(又名炮台山)的哪吒庙斜巷半道上。记者走到近前才发现,柿山哪吒古庙,其实只是一座四方亭,并不是完备的庙宇。在亭内设有神龛神台、香炉等供人上香祭拜。庙里也没有管理人员,一位四十多岁的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哪吒三太子是祛除疾病瘟疫的,尤其是保佑孩童十分灵验,每天来古庙上香参拜的大多是母亲、奶奶、姥姥等中老年女性,为子孙祈福

在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侧后方几十步外,矗立着另一座典型中式寺庙建筑,这里就是小姑娘说的小庙。与传统中式庙宇有别的是,哪吒庙中间没有天井, 只是一座小小的屋子,极为朴素。

小庙

与前面游人如织的大三巴牌坊相比,哪吒庙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并不像寻常庙宇一样播放宗教音乐,也没有诵经人;虽然不时有人进出,但受环境氛围影响,多是安静地点香参拜祈福,或者好奇地参观浏览神像设施以及张贴于墙壁上的兼有传统水墨画漫画风格的哪吒故事画。

在《环球时报》记者眼中,安静而内敛的中式建筑哪吒庙,与典型的西式教堂大三巴和谐共处百余年,一点不显弱势,两种最有特点的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相遇,相互尊重与共存,集中体现了澳门的文化包容特色,无形中也同时赋予了哪吒庙与大三巴牌坊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信俗有四五百年历史

《环球时报》记者在小庙旁的哪吒展馆找到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会长叶达,他给记者介绍了哪吒展馆中各种神像、神龛、印模牌匾等物品的来历。叶达说,澳门文化局筹建大三巴哪吒展馆的目的是展现澳门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澳门哪吒信俗发展。叶达代表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将有关哪吒的有100多年历史的珍贵文物全数赠予大三巴哪吒展馆。

谈起哪吒的故事,叶达就特别兴奋,他说澳门的哪吒信仰习俗起码有四五百年历史。最早是柿山一带的居民因为有哪吒形象的童子出现而供奉哪吒神龛。在19世纪末澳门曾暴发疫情,当时大三巴附近的茨林围村的居民听说柿山一带因为有哪吒保佑没有疫病,就协商将柿山哪吒庙的哪吒太子分灵,后来很多居民认为是受哪吒太子神灵护佑消除疫情,于是在1888年建了这座哪吒庙。

出巡队伍长达一公里

叶达说,哪吒信仰在澳门影响很大,每年哪吒宝诞前后的三天(农历五月十六、十七、十八),前来参拜的信众成千上万,庙门前水泄不通,每次出巡的队伍都超过一公里,围观的游客更是不计其数。哪吒出巡与澳门天主教每年5月13日举行的花地圣母圣像巡游并列为澳门最盛大的宗教巡游活动。

记者最感兴趣的是,100多年前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殖民者怎么会同意茨林围村村民在教堂附近修建中式庙宇?叶达解释说,茨林围村是澳门最早的村子之一,当时已经有很多土生葡萄牙人在这里定居,很多人也习惯和接受了哪吒信仰,并不反对修建哪吒庙来避瘟疫。他说,就像很多中国人会参加圣母像巡游一样,多年来土生葡萄牙人参加哪吒出巡的也不在少数。他用“互不干预、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来形容澳门人的宗教信仰观念。

叶达认为,哪吒信仰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种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哪吒文化讲究忠孝仁义,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服务民众”,叶达这样总结哪吒信仰的核心文化精神。他也一直坚守这样的信仰,多年来一直坚持自筹资金,奔走于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地,致力于推广哪吒信仰和道教庙宇文化,他认为道教庙宇文化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团结海外华人、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