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他们改变香港 也必将改变中国

评论解读中国内地移民正成为香港社会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指出,他们在建立一种新的话语权的同时,已逐渐成为法治民主自由的载体,改变着今日的香港,而在将来,也必将改变整个中国发展轨迹

在香港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又一次的「大熔炉效应」,它不仅熔合了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也让来自中国不同省分的人都有机会在这个小岛上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改变了香港的体质,也意外地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

香港上一次的大规模移民是在1949年。由于政治剧变,导致数百万人从中国不同的角落移居香港,从董建华的家族到邵逸夫,再到李嘉诚,这批移民在随后的几十年内改变了香港,让这个英国人统治的小城市,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东方明珠」。而在1997年,它打破了西方媒体所说的「香港之死」的悲观预测,上升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从而取代东京,成为中国经济融进全球化浪潮桥头堡

一个新的话语权出现

正是这样的经济剧变,导致了新一波的移民潮,从中国的各地来到这个岛屿的新移民,和这个岛屿进行着奇特的互动,并且开创了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

新一波的来港移民,不再是那些来自广东乡下的底层移民,而是可能身怀巨款、与权力部门关系千丝万缕,这样的群体在香港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刻,全球化的浪潮澎湃,中国前往全球先进国家留学的精英毕业后不少也来到这个岛屿城市,尤其在金融界投资银行业,说普通话的声音,逐渐代替了过去这个行业被英语所垄断的格局代表了一个新的话语权的出现。到了最近这几年,金融的监管机构和经济游戏规则决策权,也不可逆转地落在来自中国「海归派」精英的手上。

李小加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英文系,后来去了美国念新闻和法律,在西方金融界工作多年。今年他出任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行政总裁,权倾一时,成为香港金融界的高层领导人,也是第一位内地背景的精英主管香港金融的平台年薪高达720万港元。

事实上,香港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归派」的最爱。

知识新移民改变香港

大学校园也是如此。香港大学的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近年也请来内地资深媒体人钱钢担任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在中国内地曾任记者多年,他写的《唐山大地震》,成为香港中学教科书中的范文,他很有可能在香港培养出新一代的中国记者。

这些有内地背景的精英,很快就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风貌。香港长期以来被西方专业精英所垄断的经济权力版图,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化的、但也是很有中国情怀的海归派精英,以李小加为代表;汇合了来自中国的专业人士,以钱钢为代表,他们开始在这个城市展示他们的权力肌肉,从商业到学术界,都可以看到中国内地新移民的足迹。

这些知识新移民,了解国际的游戏规则,也了解中国的国情,因而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桥梁。这座桥梁也通往新的财富之路。香港这几年成为了中国企业上市集资的重要战略重地,不少海归派就在其间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到了最近这几年,还出现了投资移民的政策安排。中国一些「先富起来」的上层阶层,也喜欢换个身分。他们不仅来香港定居,生孩子,还喜欢炒楼。

也就是说,在30年间,内地新移民在香港的形象,从穷苦的底层到豪气的高层,反映了中国政治和经济权力板块的移动。他们在香港的位置,也映照出时代的变化,展现了中国从锁国到融入全球化浪潮的成果。

不容忽视的是这十几年间,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在香港校园造成的冲击。这些每年数以万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也留在香港工作,或是去欧美国家留学,然后再重返香港,他们肯定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命运轨迹会带来巨大而又微妙的影响。

比如才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所毕业的贾选凝,是典型的中国80后,她的大学本科是在北京念的。在香港拿到硕士后,在《文汇报》出任副刊记者,但也在香港电台参与节目广播。她最近在香港著名的《信报》写一个有关城市感情的专栏《心经》,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

未来中国的改革之源

正在香港大学念经济的90后同学素珊说,她来到香港后,发现了一些过去根本看不到的书和电影,这也因此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规画,她决定在香港考研究生,争取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这些20来岁的中国新一代,都会不断进行香港和内地的比较,并对内地的制度创新作出思考。拥有香港生活经验的他们,每天都在比较两地差异,为什么在法治、言论自由与城市管理的水平上,内地和香港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出入两个系统,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有点滴在心头的反思。

这些反思到最后也许会成为中国改革的力量之源。如果香港可以,为什么中国内地不可以?如果香港可以落实法治,那么中国内地就理应对推动法治更有信心。如果香港的言论自由并没有带来什么祸害,中国内地就更应有信心将那些重重的限制减少、消除。当两地的这些对比不断出现时,它也会化为一股沛然的、莫之能御的力量,走进千万的人心中。

法治民主自由的载体

另一方面,香港的中国内地新移民,也强化了香港对北京的认同感和主体意识。他们在中国成长的经验,对国家的认同,都有一种感染力量,使中国在香港和国际社会的地位上升。香港一些高端的、富裕的、也在专业上很有成就的新移民,超越了香港某些媒体所说的「洗脑」,而是在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展现了对中国命运的承担。爱国不是被动地「唱好」,而是要主动寻找变革的新路径

也就是在香港全新的平台上,新移民挥别原来的「路径依赖」,寻找超越过去既成体制的理念与实践,在国际化的香港,发现中国改革的最新灵感。

这也使香港的新移民社会洋溢着全新的动力。有些充满抱负的新移民甚至考虑要在香港的民主政治格局中参选,香港作为中国的民主先声,也有了内地元素掺杂其间。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香港的中国内地新移民,将成为法治和民主自由的载体,他们改变了香港,也会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这也许是历史的意外,但也是中华民族的福气,在香港与内地人民交换生命碎片的过程中,也必将淬炼一个新的香港。

(摘自《南都周刊》2011第26期,作者邱立本系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