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经济不该是拚面子

政府「振兴券」必须先花1千才能赚2千,挨批为「脱裤子放屁版的消费券」,但行政院苏贞昌虽千万人吾往矣,还怒轰马英九的消费券对经济没帮助。总统英文(左)、行政院长苏贞昌。(总统府资料照片

行政院为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杂乱无章地发了几百亿元之后,面对社会舆论一再呼吁仿效各国发现金,突然决定暂停经济部规画许久的「酷碰券」,准备于本周推出「买1000元换3000元」的振兴券。

说穿了,这种「出钱买救济」的纾困方式,与世界各国的作法大相迳庭,真是行政院无能拚经济的最新铁证。先不谈它的经济效果,这种做法就好像是对台风地震的受灾户提供「先付钱再领救济金」的措施,充分显示坐在冷气办公室里的首长幕僚们,完全没有「人溺己溺」的心理状态

行政院把产物或健康保险上常见的自付额,和公共政策上的移转性支付,搞混了!前者是在「对价性交易中防止道德危机的一种做法,后者虽然需要防弊,但接受移转支付者不需要回报提供者。也就是说,后者不是买卖,政府实在不需要在救济时加入「上下交相贼」的考量

「付1000,领3000」,对于民众来说,看起来好像跟直接领2000没差别,其实差别可大了!公益彩券目前单注从25元到100元不等,金额设成这么低,就是考量许多人只想投入极少的金钱来换取中奖金额原因在于,同样是换取等量的金钱,投入的本金越少,人们会越喜欢。这样的行为正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Arrow和Debreu对人类经济行为的重大发现。

根据上述理论,对于人民而言,「买1000换3000」绝对不如「买500换2500」、「买100换2100」,当然更不如直接领2000!请行政院好好听国发会主委龚明鑫这位经济学博士把这个经济学的原理说清楚,再来搞振兴券吧!

振兴券只能用在商圈夜市餐饮艺文4大产业,不能用在网购上面,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些方面消费不高的民众,不会愿意先出1000元去买抵用券。事实上本次疫情影响的产业更多,而经济成长是所有产业交互作用的结果,单单刺激上述4个产业,产生的「乘数效果」绝对远低于不限产业的振兴措施。而解救4大产业,不就是要减少该等产业的失业、增加其受雇人员对整个经济的消费吗?那么,不限产业的振兴券不是弹性更大?行政院为什么想不通呢?

行政院明知应该就各国的「直升机撒钱」拿香跟拜,但就是不想跟着马英九去搞「消费券」,所以才兜圈子搞这个「出钱买救济金」的游戏。如果真是为了这个可笑的面子问题,那么行政院还是赶快回头把先前的「酷碰券」搬出来,至少那是个比例性的从价补贴经济效益的扭曲性比较小,只要配套措施完善,远比先叫大家掏出1000,再给3000好多了。

作者开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