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剩下房子【有房沒錢篇】/窮到只剩房 社福邊緣戶更苦

家住花莲市的周小姐年逾七十岁,全时照顾失智的先生,无法工作,但因为有房子又有孩子,无法领低收补助。记者许正宏/摄影

「住」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晚年要有保障,只有房子是不够的,对某些老人家来说,房子非但不是保障,还成为无法获得生活补助的阻碍。

守着老房 每月三千过活

八十九岁的郑奶奶家在花莲火车站附近,她丧偶多年,有三个孩子,长子过世,次子已婚但经济状况不佳,长女是重度智能障碍已入住机构。因老旧平房在郑奶奶名下,所以她没有低收入户身分,无法申请相关补助,仅靠每月三千多元的老人年金过生活。她是所谓的「社会福利边缘户」。

住家距离郑奶奶约三公里外的周小姐也是边缘户。七十岁的她和先生住在花莲大陈新村,房子是好几年前花两百万元买的。年轻的时候,周小姐开了一间卡拉OK店,也卖衣服。这两年,先生身体逐渐退化、失智,她成为全时的照顾者。周小姐也因为有三个连生活自足都辛苦的子女,加上一间房子,没有任何社会福利身分,仅有劳保加上年金每月七千多元,先生则是因为失智,去年领到身心障碍手册后多了身心障碍者生活补助,加上年金,每个月有一万多元补助。

而离郑奶奶和周小姐一百五十公里远的台北市,八十二岁的顾伯伯的晚年则是另一种境况。顾伯伯上无父母下无子女,没有存款也没有不动产,是北市的低收入户,低收加上年金等补贴,每个月有两万六千多元补助,对于物欲低、每天只吃一餐、身体健康的顾伯伯来说非常足够。他很感恩现在的生活。

「穷到底(像顾伯伯)反而好过活,因政府的补助够。穷一半穷边缘的,才是最辛苦的。」崔妈妈基金会社会发展处长张伟瑜苦笑说明,崔妈妈服务当中,许多是所谓「穷一半」、「穷边缘」的长辈,已老得无法工作,靠每月七、八千元的补助,吃饭、看医生,无屋者甚至还得去租房。

「花莲县老人暨家庭关怀协会」在花莲县服务社会福利制度照顾不到的弱势老人,社工组组长王珮瑀补充,有没有低收或中低收资格,影响的不只是每个月的生活补助,还有各项福利,像是免健保费、就医减免等,这个福利身分,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弱势老人是很重要的资源。

既然房产常常成为低收或中低收的重要门槛,那么卖掉房子换生活费、取得社会福利身分,是好方法吗?

「千万不可!」崔妈妈基金会弱势居住扶助部主任冯丽芳说明,卖掉房子(不动产)会有钱(动产),动产也是评估社会福利身分的重要指标,这些钱加上如果有子女,即便子女只在报税时想到父母但根本没有实质抚养,评估时也会假设子女有抚养而无法取得身分,致使卖掉房子后不但无处可住,连低收补助都领不到。更严重的问题是,老后租屋非常难,届时很可能连遮风避雨的地方都租不到。

透过修缮 提升生活品质

人生到老,房子会成为最后的堡垒。对于破旧到几乎很难居住的家宅,专家一致的建议是修缮。中央及地方政府,以及民间都有一些老屋修缮的资源,可以多加利用。

常为长者做障碍环境改造的「若晨室内装修」,去年曾为两位住在新北的七十几岁同住男性长辈做过居家环境改善,这两位长辈住的是自己房子,但天花板塌陷、处处壁癌、冬天无热水器洗澡,社福机构找到相关资源找上若晨,协助他们先换热水器,接着处理天花板、壁癌,并做好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让他们在自宅老屋也能好好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