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伤害随高温破纪录「飙近4百人次」 6大高危险群小心!
▲婴幼儿因身体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展成熟,是热伤害高危险群。(图/达志示意图)
热浪来袭,热伤害就诊人次暴增,根据卫福部最新统计,今(107)年5月截至29日,热伤害就诊已累积384人次,足足比去年(106)整个5月的160人次多出逾一倍。国健署提醒,任何人都有可能会发生热伤害,尤其「婴幼童、65岁以上的长者、慢性病患、服用药物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或密闭空间工作者及过重者」等,都是热伤害高危险群。
国健署提醒,当发现自己或身体疑似出现热伤害征兆时,如体温升高、皮肤干热变红、心跳加速,严重者会出现无法流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神智混乱、抽筋、昏迷等症状,务必迅速离开高温的环境、设法降低体温(如松脱衣物、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等),并提供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稀释的电解质饮料,并以最快的速度就医。
新光医院急诊室主任张志华也提醒,如遇到疑似热衰竭症状,当下要立即协助患者「躺下、补水、洒水和吹风」,将水洒在身体皮肤,搭配扇风或电扇等,帮助带走热气,这也是最有效的散热方法,建议一般外出随身带毛巾,自己也可将毛巾弄湿后,擦拭身体散热。
【6大热伤害高危险群】
1. 婴幼童婴幼童身体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展成熟,以及代谢率较高,而且必须依赖照顾者提供水分及调整所在环境温度。
2.65岁以上的长者长者排汗功能,对温度转变的适应能力、调节体内水份的机能不如年轻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长者,更要加倍小心。
3.慢性病患(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肾脏病等)慢性病患因散热机能较差而不易排汗,对于环境的调节及应变能力较差。
4.服用药物者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热伤害机率,如利尿剂会干扰水分及盐份平衡;含有抗胆激性药剂如三环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剂等,会抑制流汗减少热量散失。
5.户外工作者、运动员或密闭空间工作者户外工作者及运动员直接暴露于阳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晒、休息及补充水分而造成热伤害;密闭空间工作者,因环境通风或散热不良,人体产生热的速度加快,会造成体温或体液来不及调节。
6.过重者(身体质量指数BMI≧24)因脂肪极易产生热量,且身体的皮下脂肪会阻隔热量散热,造成散热面积下降,加上代谢而使产热增加,出现大量排汗而造成热伤害。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