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AI再强 传统产业不可偏废

旺报社评

今年1~8月台湾出口受惠AI热,成长高达10.9%,看似不差,但增长几乎全来自资通与视听产品(年增89.8%),其他传统产业如基本金属、机械及塑橡胶等,仍未摆脱衰退泥泞,若把时间往前推,对比更鲜明。2023年台湾整体出口年衰退9.8%,11大类主要货品中,仅资通与视听产品成长28.9%,其余10大类货品全部衰退,且衰退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

去年衰退 两位数以上

出口如此,工业生产产值亦复如此。经济部统计指出,2023年整体制造业生产产值年减-11.3%,其中纺织年减-19.7%、石化-18%、基本金属-17.4%、机械设备-14.6%,传产年减幅都在整体平均以上;相对地,以电子零组件为主的科技产业,衰退仅9.4%,更不用说,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甚至还逆向成长8.9%。今年上半年前述传产在低基期下生产产值回升(约落在1%-8%间),但成长幅度还是不如整体表现(9.3%),也远低于相关电子产业的22.4%。

不管是出口或生产产值的数据,都可以佐证全国工业总会发布「2024年工总白皮书」封面「产业失衡加剧,产业需要转型」12个斗大字体的标题。其反映的不只是各产业协会与专家学者的看法,更是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心声。白皮书内文明白指出,台湾晶片产业蓬勃发展,虽有助经济成长,但却没有带动其他产业跟着成长,产业失衡态势,明显加剧。更糟糕的是,政府对此,似乎漠然以对,未见提出相关因应措施与政策。

这种过度倾斜或集中于特定单一产业的发展模式,短期有助推升经济成长,长期却可能加大景气循环波动,增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尤有甚者,影响层面可能不只经济,也会造成所得分配恶化与就业市场扭曲等社会问题,进而波及到更多社会底层民众与劳动阶层。

数月前,主计总处时隔30年再度公布家庭财富分配统计,结果发现,台湾贫富差距从1991年的16.8倍大幅跃升至2021年的66.9倍,30年间增加50倍,引起社会哗然,也让民众意识到所得分配恶化的严重性。其原因虽错综复杂,包括经济成长、房价飙升、股市大涨、税制不公等,但不能忽略的是,失衡的产业结构难辞其咎。

贫富差距 飙破近67倍

回首过去30年产业发展史,可以发现,1990年代是台湾资讯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开始起飞的年代,产业结构逐渐从劳力密集转向技术密集。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这不是一件坏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为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政府一面倒将资源挹注到高科技产业,却轻忽传统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加速失衡。

在这样的环境下,科技产业得以吸引大量高技术人才,薪资及所得水准不断提升,连带也加快财富累积速度。相反地,低技术劳工则是流向传统产业或服务业寻找就业机会,整体产业薪资水准也被跟着拉下,财富累积更为不易。一来一往之间,财富差距自然逐渐扩大,所得分配也进一步恶化。换句话说,这30年间所得分配严重恶化,对照产业结构愈来愈加失衡,两者很难撇清关系。

面对严重失衡的产业结构,负责任的政府须正视并解决。特别是当政府眼里只剩「护国神山」,视线只集中在半导体或资通讯等产业时,更有必要积极调整,否则只会让资源配置更加扭曲与恶化,从而产生更多经济与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这绝非危言耸听。自赖政府执政以来,产业发展政策全力锁定包括半导体、人工智慧、军事工业、安全监控、次世代通讯等在内的「五大信赖产业」,几乎全部围绕高科技产业在运转,不见对传统产业的关注。难怪,工总要疾呼:「产业失衡加剧,产业需要转型。」健康的产业发展,科技与传产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