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双城论坛的政治智慧
旺报社评
时隔5年,双城论坛终于要在台北实体举行,尽管举办前夕波折丛生,绿营媒体与民代频频施压反对,赖政府拖到最后关头才「有条件同意」举办,还否决上海市台办主任与媒体记者的入境申请,所幸并未影响筹备工作的进行,上海市两批先遣团先后抵达台北,彰显两市在不确定的台海情势下,对两岸关系的定力与信念。
台海风波恶 沪台是活棋
两岸政治氛围诡谲,论坛能否顺利举办并不让人乐观。马英九基金会邀请陆生团来访,本想塑造两岸去政治化、民间感情温暖的氛围,却因陆生一句「中国台北」,引起绿营挞伐而瞬间变调,绿营趁势推出「网红统战」影片,企图形塑「交流=统战」的印象;接着大陆宣布在沿海划设保留空域,并出动舰艇与公务船进行操演,大陆并未宣布军演,动员规模也不大,民进党政府国安人士却宣称中共发动199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演威胁台湾,并施压取消双城论坛。就「过程」而言,两岸关系显得危机重重。
但就「结果」来看,双城论坛能够如期举行值得大书特书,国安高层面对内部反交流压力,仍决定「有条件」同意双城论坛的举办,至少说明赖政府愿意顺应主流民意,未横柴入灶杯葛双城论坛。陆方在赖政府「卡掉」部分人员申请后,并未高调抗议、也没有以取消作为报复,说明大陆也希望让双城论坛成为两岸兵凶战危之下的「一条活路」。
两岸对双城论坛保持一定「战略模糊」,虽然谈不上善意或互信,但至少是政治智慧的体现:双方都不愿把这盘棋给下死,各自都留有后手。「政治智慧」是民进党、共产党之间目前最缺乏的,过去双方曾数度面对一些原本有意、也可以相向而行共谋解决的问题,却由于缺乏政治技巧和手腕,或找不到「台阶」可下,最后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法,不但问题不能解决,反而平添两岸关系的紧张与社会彼此的恶感。
以陆客来台为例,早在蔡政府时期,双方就在为「谁阻挠两岸人员往来」争执不下,蔡政府率先开放第三地陆客来台,未获北京正面回应。选后,习近平表态「乐见大陆同胞去宝岛走走」,陆方先后恢复福建游客马祖、金门,自诩释出善意。然而,赖政府不愿将两岸关系「闽台化」,不理会北京抛出「开通平潭-台湾客运航线」的条件。现在双方又卡在「禁团令」上,卓荣泰院长说「实际上没有禁团令」,等于两岸绕了一圈,还是鸡同鸭讲。
两岸禁团令 双城先松绑
陆客来台议题变成两岸斗气的面子之争,谁都不肯让步,更不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这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恢复两岸双向观光,不仅见于两岸最高领导人的正式发言,也是两岸和平稳定的重要标志。换言之,双方应创造合适的场合、氛围与契机,不陷入「谁先让步」的面子之争,共同解决问题。期盼双城论坛成局的政治智慧,能为两岸双向观光创造契机。
其实并不难。若双城论坛成功举办,陆方可透过「上海市政府」名义宣布,为了巩固双城论坛成果、深化沪台交流,试点开放2500万上海市民透过注册在台北的旅行社,恢复办理来台旅游业务。根据《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无论团客还是自由行,都需要我方旅行社组团或担保。既然如此,陆方若以「上海对台北」的双城形式松绑陆客来台,便可绕过政治障碍。同理,对赖政府来说,「上海对台北」远比「福建对台湾」的政治意味要淡,且陆方若开放台北旅行社组团,等同于全台都可趴趴走,受惠县市当然不分蓝绿,这难道不是「有面子也有里子」的结果吗?
陆客来台问题如果卡在谁先让步的问题上,将永无解方。应善用政治智慧,借助上海-台北的双城交流机制,就可找到「一点就通」的捷径。双城论坛不能只是为开而开,具体能为两岸关系带来何种正向改变,绝非两个地方政府能力所及,如何用好地方政府的角色,取决于两岸决策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