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外公的毕业证书(刘良升)

外公的毕业证书。(图/刘良升提供)

弟弟传送了一张外公所属的证件相片给我,这是一份毕业证书和通讯录的合体相片。

照片左端的毕业证书标明了外公当初入学时使用的学名是「徐强」,且证书核发单位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师范科,实际上这正是鼎鼎大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当时的名称。回溯湖南省一师的历史,该校曾经短暂地与湖南省一中合并,且屈就为湖南省一中所属的师范科,而外公正巧就是在两校合并的当口毕业的。而毕业证书左下角有一张外公的独照,那付当年时髦的「复古」眼镜,散发了外公是一位文艺小青年的书卷味。

昔时湖南省一师名师如云,原湖南省督及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名教育家杨昌济(毛泽东妻子杨开慧之父)和徐特立、义勇军进行曲的填词者田汉等,均曾在该校传道授业。这些大师也培养了知名校友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等中国共产党先期的重要领导干部。2007年大陆制播的《恰同学少年》连续剧集,正是以早先的湖南省一师为背景,描述毛泽东年轻时期求学阶段的历程。

在照片右端的通讯录内,外公名列左起第五行,学名徐强,但却列有别名「伏秋」,在名讳顶上的页面空白处尚有 「徐伏秋印」的私章印记,这对我而言并不感意外。我曾参与我们老刘家的修谱作业,始发现在清末民初,几乎每人均有谱名、字、和号,至少3个名字。一般人出外读书经常会在三者之中挑选一名作为「学名」之用,如果个别人士再另创学名,或私自补上「自号」或「别号」,那光是名字一栏就更复杂混肴了!

由家人的口述获悉,外公后来肄业于国立湖南大学,并进入汨罗中学教书。抗战军兴,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第十总队受训,毕业后投入高炮部队。外公自从共赴国难后,就与教职彻底说再见了,而这段时间使用的名讳一直都是「徐伏秋」。

外公血液中存留的教学基因,也让母亲和两位舅舅后来都考入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母亲更是以作育英才为己任,在岗位上坚持了40多年到65岁才退休。

感恩这份1931年(中华民国20年)的老证件相片尚能保存至今,让它静静地对我们后人诉说着90年前的家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