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共在政治协商加码──马歇尔调停之4(蒋世安)
由左至右:周恩来、毛泽东(本报资料照片)
政治协商会议从1946年1月10日到31日在重庆举行,为期22天,通过五大决议案:第一,扩大政府组织问题。第二,和平建国纲领。第三,关于军事问题。第四,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第五,关于宪法草案。
政协五大议案之通过,中共认为:「是由于3国(美、苏、英)莫斯科会议的决定,及对中国实行干涉(原注:以马歇尔为代表),我们党的强大存在,与4个月来坚决自卫斗争。」
政治协商会议之由来,是在重庆会谈时,毛泽东提议:「由蒋主席约集其他党派人士及无党派者若干人(原注:名额及人选可由蒋主席酌定),与政府及中共代表开一会议,以极短之时间,通过政府与中共所商谈之结果。此一会议,即可名为政治会议。」
在共方提出的谈判要点中说明:「政治会议即党派协商会议,以各党派代表及若干无党派人士组织之。」
蒋介石指示的谈判要点为:「拟改组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共同参与政治。」
在国共谈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复对党派协商会议有所解释。政府代表张治中则认为「此次会议可称为政治协商会议,不必称为党派会议。」众无异议,故在《会议纪要》中,确定为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实为重庆会谈之延续,所不同的,重庆会谈由国共代表直接谈判,并有蒋、毛多次直接面谈。更大的不同,重庆会谈共方要求较低,只要鲁、冀、热、察四省,山西一半与陕甘宁边区的地盘,国方绝不答应。政协中共要求的条件,远超过重庆会谈,国方作了更多的让步。蒋介石说:「政治协商会议中所决议各事,其实皆已逾越其(中共)所希冀者矣。」
政协由各党派及无党派(社会贤达)代表38人组成之,即国民党8人,中共7人,青年党5人,民主同盟中之各派9人,无党派 (社会贤达)9人。并有马歇尔之强力主导,以及民盟代表为中共助阵。重庆会谈获致协议部分,则由政协做出具体办法,未获协议部分,则由政协商定妥协办法,所以共方对政协结果,大为满意。
中共在政协中的加码,最重要者,即为联合政府问题。此问题在重庆会谈时,周恩来曾经表示:「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国民党既认为有推翻政府之顾虑,故我等此次根本未提党派会议。」但中共在政协会议中所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从中央到地方省、市、县都要改组成联合政府。在中央机构中,却将国民党打成少数党。规定「全国各抗日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举国一致的临时联合政府。」而「多数党(按:指国民党)在政府主要职位中所占的名额,不得超过1/3。」至于地方,「收复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应与当地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先成立临时的民主联合的省、市、县政府。」
这是中共「利用杜鲁门的声明(对华政策),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向国民党展开和平政治攻势,以配合解放区的自卫斗争。」中共中央指示其代表团说:「改组政府,必须坚持不低于杜鲁门声明与三国公报的水平。」
马歇尔更向蒋介石提交一份亲手拟定的《中国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建议撤销国防最高委员会,代以临时国府委员会,由蒋指定20人组成,其中9人为国民党,6人为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各1人,无党派3人。蒋可指定各院院长、各部会首长,但50%为国民党人,30%为共产党人,20%由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充任。各省主席及各特别市市长,蒋须由国共两党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提出的人选中指定之。
蒋介石对马歇尔的建议,记其所感曰:「此为共党所不敢提者。」又记:政治协商会议中,共党蛮横,强词夺理,而马歇尔对我国国情隔阂异甚,美使馆新闻处长费正清又左袒共党,甚有重演前年史迪威不幸事件之可能。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