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极天体」诞生于最恶劣宇宙间 只要有气体就能成形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嗜极生物」(extremophile)是指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生命体,最近在天文学界,也观察到一种颠覆传统观念的「嗜极天体」(extreme-loving stars)。这些星体似乎不受限于恒星诞生理论,能从气体稀薄、环境恶劣地方诞生!

「嗜极天体」不受限于现有的恒星诞生理论,从气体稀薄处诞生。(图/取自YouTube)

约在1970年代,生物学首度美国黄石公园温泉里,发现拥有古老DNA的微生物;它们非但不会被滚水烫死,还能以旺盛生命力繁衍着,并为泉水带来丰富色彩,从此「嗜极生物」成为生物学上新的一页。后来在南极冰层、核子反应炉附近也都能发现嗜极生物。

美国太空总署(NASA)近来以「星系演化探索卫星」(GALEX)观测时,也发现另一种型态的嗜极生物:嗜极天体。根据恒星诞生理论,当银河气体云团因重力向内塌陷聚集,使温度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启动融合反应,形成一颗新恒星;一般来说,恒星大多在银河气体密集成形,如螺旋星系的旋臂椭圆星系的圆盘,然而嗜极天体则非。

据GALEX观测发现,即便是在气体密集区的旋臂、盘面以外,如低温低质量的原始气体云(primodial cloud)、合并星系的气体残迹(gas debris)等处,新恒星仍有可能出生;也就是说,只要有气体存在,嗜极天体就会出现。

GALEX于2003年发射升空,是以UV波段进行观测,因此对年轻恒星发出的紫外线格外敏锐;透过GALEX,天文学家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半个宇宙外,新恒星的诞生过程。「嗜极天体」的发现,也让天文学界面临生物学界曾经历过的同样震荡;也让科学家必须重新思考,过去的恒星诞生理论,是否还有不够完整的地方。

▼「嗜极天体」在宇宙最恶劣的环境中诞生。(影片去自YouTube)

台北市立天文馆阅读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