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能源转型陷民粹困境(魏国彦)

观塘藻礁区。(资料照)

为了因应气候变迁所做的能源转型设施经常碰到民意反弹,连被视为最「绿色永续」的风力发电机也被居民抗议嫌恶遑论其他各种具潜在危险的设施,例如火力发电厂核电站核废料储存场、天然气储气槽,乃至地热开发,都会触发在地邻里县市的排拒。最近成案的「珍爱藻礁」公投就可看作一个典型案例桃园在地居民反对将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设在大潭,进而把抗争提升到一个全国性的环保运动

各种公共设施,或许有利于国民多数,但不利于当地居民时,常引来强力反弹。没有人欢迎监狱精神病院垃圾场、焚化厂这些「嫌恶设施」,首先影响的就是当地的房价、地价,人同此心,心同此里,邻里之间很有默契地一致反对,甚而连大巨蛋等运动场馆都在反对之列,因为加油声扰人清梦演唱会万人嘶喊,场内疯狂跳动场外居民抓狂,车潮人潮都冲击交通。这些设施最好离我的住家远远的,这就是「不要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 Yard)症候群,简称「邻避」NIMBY。

另方面,在我家阳台眺望之处建公园,公园下建地下停车场,居民优先停车,晚间停车优惠,这样的设施就变成「拚迎」(PIMBY)对象欢迎来我家后院(Please in My Back Yard)。民意代表民选县市长功绩就看你挖了多少预算来做「拚迎」,有「拚迎」就能「拚赢」。选民也考验着你抗拒甚至赶走多少邻避设施,你能档下,我们就选你连任。

从宏观角度而言,执政者必须进行上述各种公共建设,没有焚化厂,垃圾何处去?没有发电厂,工厂如何开工?没有监狱,如何管束犯人?然而,在地居民不管这些,只要不设在我家隔壁就好!

微观的利益真实而切身,在地居民迅速集结,邻避或拚迎,全国公民则事不关己,漠不关心,一场又一场的抗争与「沟通」,有时感人泪下,有时莫名其妙。执政者招数用尽时,就把一地的反对转化成对于全体国民的威胁,例如最近「藻礁公投」成案后,政府的回应就是「不燃气,就烧煤」,肺癌来了,台中与台中以南的居民小心了。

新北市宜兰反核四,台中反中火,桃园反大潭燃气发电。这就是我们国家能源安全困境。整个台湾,像一列奔向悬崖火车。看不到煞车或转向的迹象。

自私自利成了地方自治的最高原则。台湾民主化以来,我们就跌入这样的中央与地方对抗,县市与县市角力的大小循环,以致人们开始怀疑民主,想念威权,不是吗?核一、核二、核三怎么建立起来的?缺水声中,台北市翡翠水库一枝独秀,当年并非没有反对者,都在国民党内部解决了。

民粹发酵,邻避与拚迎,越演越烈,激化无解,我们跌入民主的困境。

(作者为台湾社会责任公益减害研究发展协会执行长